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创新创业已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型动力,而创业也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重要手段。2015年毕业季大学生应届生高达750万,就业矛盾正被加剧激化,大学生创业行为与创业活动正被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与促进激发着。然而,大学生创业行为出现的前提是具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创业意向作为创业行动的预测因素不仅会受到个体人格特质、认识模式、创业自我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创业教育及参与的创业培训经历的影响。因此想要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除了积极的政策引导外,还需健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针对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然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授课,实践性不足且创新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本文在这一现实背景及理论情景下,开展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作用机制的研究。在研究中加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影响创业意向的前因变量作为中介变量,以及内外控人格倾向这一经典人格特质分类作为调节变量,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维度划分后,分别考察创新创业教育3个构成部分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探索内外控人格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影响中的调节作用。针对各个变量的相互关系,本文提出了8个假设。通过问卷调研对439份有效样本进行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被分为创业理论教育、创业实践教育和创业教育支持,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创业意向间相互作用结果如下:1.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主要建立于大学生对自身创业能力的积极评判上,自信力等情感状态更能促成创业意向的形成。2.创业理论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显著性影响的支持度较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理论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这一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实践教育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并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教育支持未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也并不显著。3.内外控人格倾向并没有发挥调节作用,大学生人格倾向的内控程度并不加强或减弱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