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的“雅典宪章”首次将“游憩”纳入到城市规划的四大内容(居住、工业、游憩、交通),反映出“游憩”日益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城市居民的闲暇活动主要在家庭展开,对户外游憩场所的使用状况并不理想,城市游憩供给与城市游憩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矛盾。此外,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由此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空间更加拥挤;城市对土地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城区的扩展又直接或间接引起游憩空间的变化,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游憩空间的合理结构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并做出客观评价。其次,文章辨析了休闲、游憩、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类型。文章第三部分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然后探讨了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文章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来分析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大连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大连市游憩空间的整体结构,最后提出了游憩空间空间的优化对策。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