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封地处中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至今已有约四千年的城建史,六百年建都史。1907年汴洛铁路开封至郑州段通车,以火车站为核心的南关区域逐渐兴盛,为开封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十年,全国进入相对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开封进入被誉为“黄金十年”的城市化发展机遇期。
这十年间,作为河南省会的开封,在社会变革、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背景下,先后产生了近代开封第一次城市规划活动及其成果《开封市设计图》(1928)、第一个城市规划文本《开封市建设计划》(1934),两者对开封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影响重大而深远,在开封城市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论文以1927—1937这十年为时间范围,以开封城内以及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出现的南关区域为空间范围,以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和图像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开封城市建设和管理机构变迁入手,结合城市规划历史文献,梳理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的内容;分析历次城市规划的背景(理论背景、现实背景等)、方法、内容,结合实施情况分析其历史地位和局限性;梳理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的类型、内容和重点;并分析开封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与建设活动影响下的变化。
基于上述研究,得出结论:第一、冯玉祥在内的政治人物和机构等政治因素、汴洛铁路的修建与延伸、第十六届华北运动会为代表的事件因素,是1927—1937年期间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十年间开封经历了从公共建筑到基础设施到城市规划的历程,具有因势而起的城市规划、因时而动的城市建设的特征。第三、十年间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促进了开封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类型逐渐丰富、数量逐渐增多。第四、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为现代开封留下了“甘”字形的道路结构和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的建筑文化遗产。
论文研究成果弥补了开封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史研究上的不足;丰富了中原地区近代典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内容;为今后开封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成果,为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提供支撑。
全文共分6章。
第1章,论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对象与内容,综述相关研究现状及其不足之处,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2章,梳理战国大梁城、唐代汴州城、五代汴州城、宋代东京城和明清开封城的城市建设概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第3章,承前启后,梳理汴洛铁路与开封近代城市化的关系;从开封市制变革、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变迁入手,结合社会局势以及建设重心的变化,将1927—1937这十年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历程划分为2个阶段。
第4、5章是论文的核心章节。第4章,考察开封自治时期(1927—1930)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分析近代开封第一次城市规划活动及其成果《开封市设计图》的内容、规划策略和实施情况;按照建筑类型梳理分析城市建设的重点——公共建筑的改造与新建。
第5章,考察建设厅主管时期(1930—1937)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系统梳理城市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道路、桥梁、下水道、河道等方面进行整理;并详细考察了该期最重要的公共建筑——河南省公共体育场的建设过程和建筑情况;简要分析近代开封第一个城市规划文本《开封市建设计划》的编制背景(理论基础、现实问题)、文本信息(作者信息、编制时间、章节内容等);从功能分区、用地面积、对外交通、道路系统、街区尺度、建筑控制、给排水方面分析规划内容;并结合实施情况,分析其历史地位和局限。
第6章为论文结论与思考,总结1927—1937这十年期间,在市制变革一波三折的背景下,开封因势而起的城市规划、因时而动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受到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的促进而产生的变化。并总结本文不足之处。
这十年间,作为河南省会的开封,在社会变革、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背景下,先后产生了近代开封第一次城市规划活动及其成果《开封市设计图》(1928)、第一个城市规划文本《开封市建设计划》(1934),两者对开封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影响重大而深远,在开封城市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论文以1927—1937这十年为时间范围,以开封城内以及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出现的南关区域为空间范围,以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和图像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开封城市建设和管理机构变迁入手,结合城市规划历史文献,梳理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的内容;分析历次城市规划的背景(理论背景、现实背景等)、方法、内容,结合实施情况分析其历史地位和局限性;梳理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的类型、内容和重点;并分析开封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与建设活动影响下的变化。
基于上述研究,得出结论:第一、冯玉祥在内的政治人物和机构等政治因素、汴洛铁路的修建与延伸、第十六届华北运动会为代表的事件因素,是1927—1937年期间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十年间开封经历了从公共建筑到基础设施到城市规划的历程,具有因势而起的城市规划、因时而动的城市建设的特征。第三、十年间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促进了开封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类型逐渐丰富、数量逐渐增多。第四、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为现代开封留下了“甘”字形的道路结构和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的建筑文化遗产。
论文研究成果弥补了开封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史研究上的不足;丰富了中原地区近代典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内容;为今后开封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成果,为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提供支撑。
全文共分6章。
第1章,论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对象与内容,综述相关研究现状及其不足之处,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2章,梳理战国大梁城、唐代汴州城、五代汴州城、宋代东京城和明清开封城的城市建设概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第3章,承前启后,梳理汴洛铁路与开封近代城市化的关系;从开封市制变革、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变迁入手,结合社会局势以及建设重心的变化,将1927—1937这十年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历程划分为2个阶段。
第4、5章是论文的核心章节。第4章,考察开封自治时期(1927—1930)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分析近代开封第一次城市规划活动及其成果《开封市设计图》的内容、规划策略和实施情况;按照建筑类型梳理分析城市建设的重点——公共建筑的改造与新建。
第5章,考察建设厅主管时期(1930—1937)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系统梳理城市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道路、桥梁、下水道、河道等方面进行整理;并详细考察了该期最重要的公共建筑——河南省公共体育场的建设过程和建筑情况;简要分析近代开封第一个城市规划文本《开封市建设计划》的编制背景(理论基础、现实问题)、文本信息(作者信息、编制时间、章节内容等);从功能分区、用地面积、对外交通、道路系统、街区尺度、建筑控制、给排水方面分析规划内容;并结合实施情况,分析其历史地位和局限。
第6章为论文结论与思考,总结1927—1937这十年期间,在市制变革一波三折的背景下,开封因势而起的城市规划、因时而动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受到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的促进而产生的变化。并总结本文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