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电池储能系统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的电能质量、稳定性、容量备用等提出了挑战。电池储能技术以其响应快、效率高、相对成熟等特点成为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网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电池储能系统具有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小、开关器件电压应力小、具备故障容错能力等优点,适用于高压大容量储能场合。电池模块间的不一致引起的"短板效应"是制约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容量利用率的瓶颈因素,MMC电池储能系统的模块化结构有助于降低电池模块电压,削弱"短板效应",且通过对子模块的功率独立控制能够实现电池模块间的均衡。本文针对MMC电池储能系统及其控制策略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对MMC电池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推导了电池端与交直流端的功率关系,分析了电池模块功率与直流环流及一次交流环流的关系,为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在功率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MMC电池储能系统的功率控制策略,包括交直流端控制及电池模块功率独立控制。本文以零序电压注入法或控制直流环流的方法调整各相总电池功率,通过控制一次交流环流调节上下桥臂电池功率,同时推导了不含零序分量的三相一次交流环流,通过调节子模块输出电压比例再分配桥臂内电池模块功率。仿真验证了该功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再次,针对电池模块间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不一致的问题,在电池模块功率独立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级SOC均衡控制策略,包括相间均衡、桥臂间均衡和桥臂内均衡,通过引入SOC反馈修正各级功率指令。接着本文分析了各级SOC均衡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子模块发生故障情况提出故障容错运行工况下的SOC均衡控制策略。仿真验证了 SOC控制策略在正常及故障容错工况下的有效性和各级SOC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后,本文搭建了3相24模块的实验样机,对样机的软硬件及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在该实验样机上对电池模块功率独立控制和储能系统多重化运行模式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功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微网中多微源的协调控制是微网运行的技术难点之一,其中微网在不同运行模式间相互转换时的暂态稳定性是微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据微网中各微源的不同特点对其接入微网的接口类型进行分类,并就不同类型接口阐述了适合各自特点的微源控制方法。针对微网并网、孤网运行模式间相互转换的条件及其动作时间提出了适合国内电网实际要求的依据,并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微源单体等效模型,搭建了微网运行模式转
伴随着现代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燃料的需求力度增加迅速,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脱颖而出,其中,光伏发电以其可利用量大、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性等优点最受青睐。然而,由于光伏发电本身具有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其并网过程中容易引起对大电网的冲击,造成电网频率、电压等指标的波动,影响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采用带有蓄电池BESS的柔性交流输电装置STATCOM来补
学位
电力系统在国民工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是其他一切行业推进的基础。作为电力设备的核心,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随着输电电压等级及变压器容量的提高,一旦某台变压器退出运行或者发生故障,将造成较大范围的电力中断,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变压器失效的原因和方式多种多样,如设计缺陷、暂态过电压等非正常运行条件、绝缘系统老化等,其中变压器绝缘下降占变压器失效比例最高。因此,准确地
中压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纽带,其网络结构的优化设计对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提高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配网网损、平衡负荷等为目的,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复杂多变且基本停留在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上面,而忽略了网络拓扑结构自身的影响。随着中压配电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中压配电网络的抗毁性能和增强突发事件下中压配电网络的持续供电能力
为实现光伏电站站内用电的本地化和清洁化,本文依托北京京能八达岭太阳能综合试点工程及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资助项目(D131104002013003),建立了包含分布式光伏电源、储能及站
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可以实现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及利用,对于减小列车运行能耗有着显著作用。在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实际运行中,牵引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