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代孕合同的效力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就出现了代孕生子,之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类健康为自然生态的恶化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孕不育症逐渐成为一种疾病。有调查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不孕症患者人数达8000万到1.1亿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4年,我国人民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不孕不育的平均发病率为12.5%-15%即每8对夫妻就有一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在不孕症人群高发的社会环境下,代孕生子似乎已经成为常态,但这一新的社会现象的产生挑战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各种各样的有关争夺代孕子女抚养权、监护权的纠纷频频见于法庭。而法官面对此类案件,只有2001年卫生部出台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可以参照,但《办法》只是明确禁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并未对普通公民给出任何指导或限制,所以,代孕并没有因为卫生部的禁止而偃旗息鼓,反而在半明半暗的夹缝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此情形下因代孕行为而引发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更加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所出台的法规效力过低,仅从规章的层面进行规制,而法律层面上仍是真空状态;二是我国目前不孕不育的妇女呈日益增多的趋势,迫于传统的观念(延续血缘、完整家庭)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愿,仍会铤而走险。法官在面对此类案件时也会因法律的缺失而自由裁量,最终可能会出现显失公正的判决。对代孕行为法律规制的缺乏,加之行政部门禁止的态度,引发了诸多损害妇女权益、侵犯孩子利益的情况,代孕确实存在“副作用”,但它的正面作用更是明显的:完善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造就科技发展等。因此,规避代孕实施的风险而挖掘其中的社会价值便成为面对代孕合同时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两则典型代孕案例的介绍,明晰典型代孕行为和“借腹生子”的区别,分析法院的判决内容厘清其中的两个争议焦点:(一)代孕合同之合法性的基础,(二)代孕合同下亲子关系的认定。第二部分以“合法性”理论为切入点,寻求代孕合同之合法性的两条路径,即法律层面的权利基础和伦理层面的道德基础,为代孕合同的合法性寻求理论支撑;但社会大众的需求才是代孕屡禁不止的现实原因,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满足这种生理及心理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代孕合同之合法性又多了一层社会原因;但这种合法性并不是毫无限制自由发展的,而是有它自己的边界限制,即代孕只能作为医疗手段、禁止商业代孕行为。第三部分亲子关系的认定是代孕之下无法回避的问题,代孕合同下亲子关系的认定总结起来有四种学说:分娩说、血缘说、契约说和子女最佳利益说,各国、地区在亲子关系的认定上只是采取其中一种或两种学说,但综合比较之下子女最佳利益说的考量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除此以外,本文认为代孕当事人进行代孕的初衷、公权力介入两个方面也应该成为代孕子女亲子关系认定考虑的因素。第四部分总结上文提出我国代孕合同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基本原则之下给出代孕合同立法的几点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导电炭黑填充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复合体系,分别通过添加填料粒子和熔融态等温处理促进粒子凝聚成网两种方法研究了体系在渗流转变过程中的电性能
机器阅读理解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前沿研究任务之一,旨在从文本数据中推理得到问题的答案。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人工智能与医疗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在医疗领域研究机器阅读理解技术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目前关于医疗领域的机器阅读理解研究较少,并且没有大规模的医疗领域数据集。因此,在医疗领域研究机器阅读理解技术不仅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针对面向医疗文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食管鳞癌术前放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6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56例不能直接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能源的主要来源,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而作为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功能叶绿体的建立无疑是与绝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最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过程。本研
以聚醚多元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端基含双键的聚氨酯封端预聚体,再加入苯乙烯单体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光敏引发剂,在紫外光照下以
通过测试风电用环氧酸酐浸渍树脂的贮存稳定性、挥发份、黏度-温度曲线以及开展渗透性试验,并改用低毒的固体促进剂熏蒸,验证树脂的电气性能。结果表明:环氧酸酐具有优异的电
幼儿园作为孩子离开父母第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在新形势下,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也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其管理方式必须要有创新之处,应当满足社会
相比于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频带宽、覆盖区域广、组网方式灵活等优点。但是,传统的卫星衰落信道已经严重阻碍了空天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因此,卫星移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