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使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为度量标准,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56个20 m×20 m的样地和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个100m×100m的样地内苔藓植物群落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以群丛类型和生长基质类型(包括树生、石生、土生)作为资源轴,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56个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两种资源轴上苔藓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资源轴上,苔藓物种生态位宽度排序发生一定改变。两种资源轴上,青藓属(Brachythecium)均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而匐灯藓属(Plagiomnium)和叶苔属(Jungermania)在不同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对比两种资源轴上的生态位重叠值,生长基质类型明显高于群丛类型;在不同资源轴上,个别物种生态位重叠值排序还会发生明显改变。树平藓属(Homaliodendron)与金灰藓属(Pylaisiella)在两种资源轴上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结果。2.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占优势的群丛类型下,分别以土生、石生、树生作为资源位时,生态位宽度最高的为多枝藓属(Haplohymenium),说明该属具有较强的适应范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其次为凤尾藓属(Fissidens)、纽藓属(Tortella);而假细罗藓属(Pseudoleskeella)、羊角藓属(Herpetineuron)和仙鹤藓属(Atrichum)的生态位宽度较小说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适应范围较窄。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均比较大,说明该区苔藓植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或占有存在着相同或相似性。3.将小秦岭和宝天曼两个研究区内的苔藓植物群落的重要值对比可以发现:两个研究区内的苔藓植物在物种种类上差异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群丛类型使林下小环境不同,宝天曼样地为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占优势的群丛类型,而小秦岭样地是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主的群丛类型,两者不同的群丛类型在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两个研究区内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分别为多枝藓属(Haplohymenium)和青藓属(Brachythecium),生态位宽度最小的分别为仙鹤藓属(Atrichum)和树平藓属(Homaliodendron)。两个地区的苔藓植物生态位重叠值都比较大,尽管物种不同,但各物种对间对环境的占有和利用都存在着相似性。与维管植物相似,苔藓植物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对之间有可能存在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对之间也有可能存在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