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民间、寺僧之间的博弈——以民国宜都写经寺庙产纠纷案(1930-1948)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资料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和长时段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从1930年至1948年间宜都写经寺的三次庙产纠纷,展现了政府、乡绅、寺僧之间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了写经寺的概况,包括其起源、性质、庙产及其经营状况、人员构成。第二章分析了1930至1934年的首次写经寺庙产纠纷,通过对写经寺内部纷争、僧人与宜都县府的司法较量、省府复杂裁决过程的分析,得出近代佛教正处在摆脱危机实现重生的涅槃阶段、民国法律制度亦处在一个过渡阶段。第三章分析了1940至1943年的第二次写经寺庙产纠纷,通过对僧人反抗宜都县府和乡绅的过程、僧人与省府的司法较量的分析,得出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府默认地方政府违法侵夺庙产的行为是写经寺僧人该次诉讼失败的主因。第四章阐述了抗战胜利后,在国民政府调整庙产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宜都寺庙僧人请求发还庙产的努力。在最后的结论中,论文指出写经寺庙产纠纷的发生是其自身内部因素和宏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两次庙产纠纷结果不一样的极其重要的原因是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分歧源于其视野不同,僧人成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实践是佛教适应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总的来看,写经寺庙产纠纷反映了在时代背景急剧变化下宜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僧俗关系、政教关系。从某种程度而言,本研究有利于丰富学界对庙产纠纷的经验性认识,能更深入地理解庙产兴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对正确评估近代庙产兴学的研究,深入探讨当今学术界研究中国国家、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或有一定的裨益。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火灾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失实问题,简述了火灾统计数据不实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了存在火灾统计不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从而确保火灾数据在火灾统计阶段的真实有效。   关键词:火灾统计 不实 原因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75    1 引言  火灾统计是当前消防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认识、分析火灾形势和规律,
摘要: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荆门市现有的创意产业的现状,结合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对荆门市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 创造力 知识产权 品牌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76    “创意产业”概念源自英国,被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