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构建工作的逐步推进,生态红线概念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国家层面逐步加大对生态红线的划定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强调生态红线划定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的重要部分,将进一步在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等三个方面拓展其保护领域。在环境保护部的指导下,各省政府层面热烈响应国家关于生态红线的工作,在本省内探索生态空间管制并逐步展开生态红线的划定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江苏省作为全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执行和落实都走在前列的地区,在当前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下,结合自身特殊省情,用创新的思路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加快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政府作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在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和管理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从理论角度分析,政府治理机制就是指政府治理主体在特定场域内,在某种动力的驱使下,通过某种方式趋向或实现治理目的的过程。在生态红线的视角中,政府治理机制就是指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为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生态红线为治理工具,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治理核心的一系列治理过程。但是中国的环境治理道路一直存在着环保部门职能缺失,制度模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随意性、主观性大,违法成本收益比守法成本高以及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等问题。生态红线作为国家新推出的环保工具,其划定和管理工程中依然无法摆脱这些问题,同时还不断出现更多的复合型公共管理难题,如生态保护型移民安置问题、生态补偿标准划定问题等。文章从政府治理机制的角度,利用PEST外部环境分析法对于生态红线中政府治理的发展现状和战略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结合现实情况厘清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的角度分析原因,最终总结以上内容充分利用动静结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生态红线政府治理机制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