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在重症患者膈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超声评价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探讨体外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入住于安徽省某综合三甲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经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DTF)<20%的机械通气患者11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行体外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本研究的观察周期为纳入研究开始直至患者出科,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干预7天内(T1-T7)每天膈肌厚度变化率(DTF)和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情况,以及撤机拔管(T8)时的DTF和DE,病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气管切开率、死亡率、ICU住院日以及总住院日。探讨体外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他临床指标变化。结果:110例研究对象其中16例<7d成功撤机拔管剔除,5人转院或转科、2人自愿退出研究共7例脱落,最终干预组44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PACHEⅡ评分、HR、MAP、p H、Pa CO2、Pa O2/Fi O2、Lac、DTF、DE、MIP、纳入研究时机械通气的天数等基线资料一致性良好(P>0.05)。对于主要结局指标DTF,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作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对组间效应进行分析,干预组患者的DTF在T3(18.13±1.48)%、T4(22.19±1.48)%、T5(23.40±1.99)%、T6(25.04±1.79)%、T7(28.85±5.23)%和T8(36.24±9.69)%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T3(17.09±1.39)%、T4(18.45±2.34)%、T5(20.82±2.17)%、T6(22.27±1.05)%、T7(25.18±5.36)%和T8(31.52±6.4)%的DTF(均P<0.05);对时间效应进行分析,干预组患者T3、T4、T5、T6、T7、T8测量的DTF与T0(17.22±1.29)%(入组时)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T4、T5、T6、T7、T8测量的DTF与T0(17.46±1.16)%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主要结局指标DE,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作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对组间效应进行分析,干预组患者在T5(8.34±1.37)mm、T6(12.53±1.22)mm、T7(14.08±1.50)mm和T8(18.83±6.40)mm测量的DE均高于对照组在T5(7.36±1.52)mm、T6(11.00±2.22)mm、T7(12.77±2.91)mm和T8(14.15±3.09)mm的DE(均P<0.05);对时间效应进行分析,干预组患者T5、T6、T7、T8测量的DE与T0(7.37±1.38)mm测量的DE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T7、T8测量的DE与T0(7.38±0.77)mm测量的DE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主要结局指标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干预组患者在首次撤机拔管时的MIP(34.25±8.00)cm H2O显著高于纳入研究时的MIP(20.89±3.97)cm H2O(P<0.001);对照组患者在首次撤机拔管时的MIP(24.34±4.10)cm H2O高于纳入研究时的MIP(22.02±5.48)cm H2O(P=0.029);并且首次撤机拔管时的干预组患者MIP高于对照组(P<0.001)。次要结局指标中,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气管切开率和ICU住院日指标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体外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不良反应,体外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膈肌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再插管率和气管切开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药物涂层球囊(DCB)、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及宣城市、宁国市、当涂县、和县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并于冠脉再狭窄病变处分别应用DES、DCB、BA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患者96例,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与房间隔厚度及左房僵硬度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6例(左房重构组LAR42例、左房非重构组LAN44例)和47名健康体检者,应用2D-STI获得收缩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e)、舒张晚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a)及左心房整体纵向峰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II引起的急性血压升高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急性血压升高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Lister-Hoode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对照组(n=8)。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和对照组(n=3)。取3只实验组SD大鼠及3只对照组SD大鼠,用尾套法测量其血压。每分钟测量1次血压
目的:使用si RNA转染H9C2心肌细胞敲低AKAP5,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观察心肌细胞的肥大相关蛋白和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AKAP5与PKA、AKAP5与CAN之间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探究AKAP5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重塑的机制。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3000TM转染试剂转染si RNA进入H9C2细胞内敲低AKAP5的表达;细胞缺
目的:构建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lnc RNA/mi RNA/m RNA调控网络,观察其中关键轴lnc RNA AK141955/mi R-124-3p/Sema6d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探讨lnc RNAAK141955通过ce RNA机制调控mi R-124-3p/Sema6d表达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分子机制,旨在阐明lnc RNA AK141955/mi R-124-3p/Sema6d轴调控巨
目的:探讨KANEKA双腔微导管辅助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KANEKA双腔微导管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采用传统方法(非KANEKA双腔微导管)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5例为对照组。
目的:调查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择期手术患者在血液单采前、后及血液回输后的血常规、血凝常规等临床指标,探讨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实用性、安全性及临床推广的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规择期手术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实行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而进行自体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152例作为自体输血组(其中:胸心外
目的:1.研究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生物膜形成的能力,旨在为临床拮抗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对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和清除作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拮抗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和治疗的新策略。方法:1.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VITEK-2 Compact 6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的健康管理现状,分析移动医疗在PCI术后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术的80名冠心病患者。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经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试验要求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心内科常规出院指导及每月一次,为期6个月的电话随访,试验组患者接受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新生儿和孕妇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和特点。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建立可快速检测弓形虫的方法,验证建立的LAMP和RAA-LFD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