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碳密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准确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于估算不同草地类型中的植被和土壤碳储存能力、判定碳汇、碳源、合理开发草地资源以及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与观测,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的12个主要群落类型(冷蒿+糙隐子草(ArC)、羊草(L)、差巴嘎蒿+糙隐子草(AC)、糙隐子草+大针茅(CS)、差巴嘎蒿+羊草(AL)、羊草+寸草苔(LC)、克氏针茅+糙隐子草(SC)、冰草+羊草(AgL)、旱苗蓼+杂草(PZ)、大针茅+糙隐子草(StC)、寸草苔+大针茅(CaS)、多根葱+大针茅(AS))典型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总碳密度,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12种群落类型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植被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在91.12g/m2~286.82g/m2、24.40g/m2~124.76g/m2、282.60g/m2~1233.44g/m2和409.40g/m2~1545.22g/m2之间。植被地下部分生物量随土层自上而下显著下降。2.12种群落类型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45.56g/m2~143.41g/m2、12.20g/m2~62.38g/m2、141.30g/m2~616.72g/m2和490g/m2~4600g/m2。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主要在表层聚集。在不同群落类型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的组分分配中,0~10、10~20、20~30和30~40cm土层分别占总量的58.50%-62.23%、17.22%~21.03%、10.88%~13.31%和7.32%~8.22%;在土壤有机碳密度中,0~10、10~20、20~30和30~40cm土层分别占总量的25.00%~41.67%、20.83%~37.35%、13.25%~26.12%和11.75%~24.78%,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研究区内12种群落类型总碳密度为1262.61g/m2~4941.78g/m2,在各组分分配中,土壤有机碳密度所占比例最大,在38.81%~93.08%之间。总碳密度与各部分碳密度均相关,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