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不同群落类型碳密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碳密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准确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于估算不同草地类型中的植被和土壤碳储存能力、判定碳汇、碳源、合理开发草地资源以及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与观测,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的12个主要群落类型(冷蒿+糙隐子草(ArC)、羊草(L)、差巴嘎蒿+糙隐子草(AC)、糙隐子草+大针茅(CS)、差巴嘎蒿+羊草(AL)、羊草+寸草苔(LC)、克氏针茅+糙隐子草(SC)、冰草+羊草(AgL)、旱苗蓼+杂草(PZ)、大针茅+糙隐子草(StC)、寸草苔+大针茅(CaS)、多根葱+大针茅(AS))典型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总碳密度,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12种群落类型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植被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在91.12g/m2~286.82g/m2、24.40g/m2~124.76g/m2、282.60g/m2~1233.44g/m2和409.40g/m2~1545.22g/m2之间。植被地下部分生物量随土层自上而下显著下降。2.12种群落类型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45.56g/m2~143.41g/m2、12.20g/m2~62.38g/m2、141.30g/m2~616.72g/m2和490g/m2~4600g/m2。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主要在表层聚集。在不同群落类型植被地下部分碳密度的组分分配中,0~10、10~20、20~30和30~40cm土层分别占总量的58.50%-62.23%、17.22%~21.03%、10.88%~13.31%和7.32%~8.22%;在土壤有机碳密度中,0~10、10~20、20~30和30~40cm土层分别占总量的25.00%~41.67%、20.83%~37.35%、13.25%~26.12%和11.75%~24.78%,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研究区内12种群落类型总碳密度为1262.61g/m2~4941.78g/m2,在各组分分配中,土壤有机碳密度所占比例最大,在38.81%~93.08%之间。总碳密度与各部分碳密度均相关,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蚁群优化算法凭借其正反馈机制和强大的搜索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优化问题求解上.本文试图将蚁群优化算法应用于特征选择领域并提出了新的量子化信息素蚁群优化(quantized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依托信息技术结合绘图软件实现建筑实体的设计、规划、施工甚至是后期维护等的三维模型建立,为建设单位提供诸多便利,对节约成本、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
线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构成形象组合的元素之一,存在于多数造型设计之中,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造型元素。从原始人的符号、图形到现代的文字和多元化设计作品,艺术家往往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行政绩效包含综合性绩效、职能绩效和结果绩效。行政绩效的直接核算难度较大。分别探讨行政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估中的问题与对策并提出政策建议。
在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平衡土壤热量,保证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土壤温度能够得到高效的恢复。该系统的集热器面积设计目前有两种方法:太阳能保证率法和热平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高分子化工领域也得到了技术上的突破。高分子化工材料渐渐从书本上走了出来,被实际的应用在不同的作业当中,这不但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上升,还提高了
桩板式挡土墙由锚固桩发展而来,由钢筋混凝土桩和桩间挡土板组成,利用挡土板将侧向力传递给桩,通过桩体使路基获得稳定。桩板式挡墙最早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在枝柳线路
内河自卸砂船的安全是一个令人非常关注的问题,对自卸砂船的船体检验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就其涉及的船检法规、规范进行分析,并对船检人员在实施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归
患者女,64岁,主因双乳下丘疹伴痒4年余,播散至头皮、腋下及腹股沟2个月就诊于我院。组织病理活检: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细胞松解形成裂隙,可见角化不良细胞“谷粒”
近年来,远距离高精度大量程的大尺寸坐标测量系统在航空航天、高铁、汽车造船等工业领域中有大量的需求。针对现有的大尺寸坐标测量系统存在局限性以及大型装备尺寸大、结构复杂等问题,本文结合视觉传感器的非接触测量和机器人的动作灵活、运动惯性小、效率高等优点,提出了大尺寸移动机器人测量系统方案。本课题阐述了大尺寸移动机器人测量系统的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详细研究了测量系统的标定技术,并对其进行了原理实验验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