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办理慢性病卡的糖尿病患者与未办理慢性病卡的糖尿病患者各维度的差异,探讨慢性病补偿制度与患者的个人条件对慢病就诊的影响。通过一年后跟踪回访,对比分析调查对象关于新农合慢性病补偿制度的知信行情况及生命质量变化,关注慢病卡办理的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慢性病补偿制度的作用,为政府完善慢性病保障政策,更好地保障农村糖尿病患者健康提供理论与实践思路。方法采用准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以样本地区1056名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补偿制度作为干预措施,将528名持有慢病卡的农村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528名未持有慢病卡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性别、年龄、同村进行1:1匹配。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配对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分层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收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比对照组病程长,更多地使用药物和胰岛素治疗;(2)27.5%的对照组患者在第二轮回访中中请了糖尿病慢病卡,其余对照组患者未申请慢病卡的主要原因是对政策本身和申请程序不了解;(3)不同地区对慢性卡中请与补偿的不同规定、慢性病补偿政策知晓程度、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经济压力是影响慢病卡申请的主要因素;(4)病例组有67.5%的患者最近一年获得了慢病补偿,其余32.5%的病例组患者未获得补偿的最重要原因,是慢性病补偿制度对药品种类、购药地点的限制为其就诊和购药造成了不便;(5)慢性病补偿制度政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村医;病例组的慢性病补偿制度政策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二轮回访中,病例组、对照新增办卡组对政策知识知晓程度有显著提升,对照未办卡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总体对慢病补偿政策知晓程度不高:(6)病例组在村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次数高于对照组;与基线数据相比,病例组、对照新增办卡组在村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次数均有所增加,其中对照新增办卡组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对照未办卡组在村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次数减少;(7)病例组主观感知的疾病经济负担比对照组更重;在第二轮回访中,相对于对照未办卡组,病例组、对照新增办卡组有更多的患者自我感知疾病经济负担有所减轻;(8)病例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数据相比,对照未办卡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幅度比病例组升高幅度更大,且两轮差异更显著;对照新增办卡组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9)对照组的EQ-VAS评分、PCS、MCS分值均高于病例组;与基线数据相比,EQ-VAS评分在病例组、对照新增办卡组、对照未办卡组中均有显著性增加;PCS分值增加程度在病例组中最为明显,其余两组PCS分值均有所增加,但不及病例组显著;MCS分值只在病例组有显著提高,其余两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病卡的持有对糖尿病患者提升关于慢性病补偿政策的相关知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更多地利用村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资源;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其作用效果在心理维度更为明显;且办理了慢病卡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未办理慢病卡患者。因此,慢性病补偿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糖尿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对其健康状况以及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