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临床治疗黄疸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缺乏对古文献黄疸用药规律的系统总结。清代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高峰,有着丰富的治黄理论,对现代中医学术影响甚深。医案是考察疾病治疗的第一手资料,清代黄疸医案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保留完整。【目的】为溯流而上研究传统中医学术,继承与发扬古人治黄理论与临床经验,对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为今后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收集清代治疗黄疸病医案,整理其方药,建立数据库,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频数、聚类分析。结合理论分析,探寻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的用药规律,剖析清代医家对黄疸病的认识及治疗特点,拟定治黄基本方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查阅医案著作共38部,其中有黄疸医案及具体方药记载而纳入研究的医籍共23部;有黄疸验案无具体方药记载的医籍2部,无黄疸医案记载的医籍共13部,均未纳入研究。收录验案189个,方剂203首,其中阴黄方剂138首、阳黄方剂50首、瘟黄方剂15首;使用药物197种,计1617药次。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用药多用温、寒性药,平性药次之,少用大热、大寒之品;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少用酸、咸;归经以脾胃为主,肝胆次之。药物分类的频率从多至少依次为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化湿药、解表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止血药、平肝熄风药等,其中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补虚药为最主要,补虚药以健脾药为主。经过聚类分析,茵陈、猪苓、泽泻、茯苓、白术、甘草、苍术、陈皮、厚朴、栀子、肉桂为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病的基本方。该方由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及平胃散组成,故笔者将其命名为“茵苓平胃汤”。【结论】清代医家认为黄疸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本病病性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无论阴黄、阳黄、瘟黄,治疗用药寒温并用,以祛湿、健脾益气、清热为主要治法,兼以解表、活血、通腑、疏肝等法。故其共同病机为湿热、脾虚,其次是外感、血瘀、肝失疏泄等。根据清代医家治疗黄疸的用药规律及茵苓平胃汤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