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奈替米星为一新的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作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属和少数革兰阳性菌。硫酸奈替米星葡萄糖注射液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毒性小,耐受性好,临床疗效高,在防治细菌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由于硫酸奈替米星易溶于水,对热不稳定,注射剂制备和贮存过程中易变色、有关物质增加,容易造成异常毒性不合格,在临床应用上,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用药的不安全性。而硫酸奈替米星葡萄糖注射液现行标准中有关物质的检查是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控制,但是由于葡萄糖浓度大,奈替米星主斑点无法和葡萄糖的斑点分离,杂质斑点更无法检出,所以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有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很不理想。硫酸奈替米星的含量测定国内外药典均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操作繁琐、费时,也是由于葡萄糖的浓度较高,在实践中发现葡萄糖对硫酸奈替米星的效价测定产生影响,致使重现性较差,并且效价法的结果是该药物主成分与其有关物质抑菌力的总和,测定结果不能反映药物主成分的真实含量。由于质量标准的缺陷,难以反映产品的真实质量。由于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结构中缺少强紫外吸收的基团,较难应用常规的HPLC-UV法检测,文献报道也多为柱前或柱后衍生化的HPLC-UV法,用衍生化的技术虽然可以解决质量分析中的难题,但是由于衍生化反应操作繁琐、费时,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衍生化反应比较复杂,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反应,无法成功地用于该类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规定硫酸奈替米星原料及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测定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方法检测,但这种方法由于灵敏度的问题只能检测出2个主要的杂质,本文通过改善流动相的种类及色谱柱的选择等色谱条件,最终选择了0.2mol/L三氟醋酸—丙酮(86:14)为流动相,选择了pH值较宽(pH值范围是1.0-9.0)的UltimateLP-C18(Ⅱ)色谱柱;分析结果重现性极好,主峰、杂质峰与辅料峰能够充分分离,能够检测出至少3个杂质。本文通过对硫酸奈替米星葡萄糖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建立合理的检测方法即HPLC-ELSD法测定有关物质和含量;通过破坏性试验得出结论,奈替米星在强光照射下稳定,在高温、强酸、强碱及氧化破坏条件下,有分解产物产生,高温、氧气以及注射液的pH值是引起奈替米星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硫酸奈替米星是由西索米星经结构修饰而成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成步骤包括“乙酰化、三甲基硅烷化、然后再无水条件下经亚胺、还原、水解、分离、纯化等”,由于该类物质化合物结构中含有1个或多个羟基伯胺或仲胺基团,显弱碱性,在质谱上具有较强的正离子响应,因此本文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HPLC-MSn)的方法,硫酸奈替米星原料中能检出9个有关物质,推定出其中7个物质的结构,分别为1-N-乙基-加洛糖胺、去甲基西索米星、西索米星、5-O-乙基奈替米星、3-N-丙基-依替米星、2-N-乙基奈替米星,解析了其他2个物质的部分结构。由奈替米星合成工艺可以推断,以上有关物质中西索米星及去甲基西索米星为起始原料带入,5-O-乙基奈替米星、2-N-乙基奈替米星、3-N-乙基奈替米星为乙酰化的副产物,3-N-丙基-依替米星应该是起始原料的乙酰化的副产物。其他2个物质的部分结构,要想进行结构的准确鉴定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手段如高分辨的多级质谱。注射剂中除检出上述9个杂质,还有两个降解产物,杂质1、杂质2(1-N-乙基-加洛糖胺)、杂质5为硫酸奈替米星葡萄糖注射液的三个主要降解产物。本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考察影响硫酸奈替米星葡萄糖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选择了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硫酸奈替米星对热敏感,生产期间要确保配制过程低温投料,灭菌降温时间越短越好,灭菌条件100℃×30min,从配料一直到灌装期间要保证充氮效果,调节PH值至5.4~5.6,所以本品密闭于阴凉处保存,保证产品质量和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