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中国海外投资发展迅猛。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表现尤为突出,不仅实现了连续13年的增长,还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在海外投资中具有很高的占比。一批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调节投资结构和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进而扩宽海外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头羊的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在保护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稳定国内价格波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经济发展不稳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的大背景下,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包括投资低效、投资亏损与并购失败等,因此需要适时退出。但在实际投资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选择继续投资或等待,即在该退出的时候没有退出,错过了最佳退出时机,造成了进一步的损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本文认为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适时退出与套利动机有关。矿产资源具有战略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而国有企业具有全民补贴机制、缺乏真正的监管者、经理人过度自信等特征。这就决定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退出时机决策存在套利动机。虽然对外直接投资项目退出是一种实物期权,看似合理,却隐含着诸多不合理的成分,尤其是套利动机的存在,完全有可能削弱或左右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基于此,将套利动机引入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退出时机决策中,不仅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较好地指导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实践,尤其是对于大量对外投资亏损项目或僵尸项目而言,具有较好的借鉴参考价值。本文立足于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基于经典实物期权模型,结合现实问题,纳入套利收益率指标,构建了退出时机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以研究套利动机对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退出时机的影响,进而指导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实践。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套利收益率与退出价格阈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套利收益率越高,退出价格阈值也越高,并进一步得出了套利动机通过提高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退出价格阈值从而延迟其对外直接投资退出的结论。针对以上研究,本文提出政府应从政府补贴、监管视角出发制定相关政策,以期从根本上减少和约束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套利行为。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政府补贴机制,压缩套利空间;探索政府补贴退出机制,激活企业内在动力;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约束经理人行为;健全监管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