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生产正由传统小农生产向大规模现代农业生产转变,但目前农户农地经营规模依然普遍较小,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农地流转,加快实现规模化经营。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通常会造成金融抑制问题,这是由政府利率管制政策和农村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的。就处于经济转型进程中的中国而言,不完善的农村正规资本市场往往限制着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因此,不完美的农村资本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能否影响农户的流转行为是本文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河南、山西、甘肃为例,利用走访调研的753份有效样本数据,以农户的融资状况作为中介,从农户的借贷交易成本视角研究农户农地流转的行为。以地租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为起点,对农村农地流转市场与农村资本市场的供需现状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量设置和模型构建。运用Logit回归模型检验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对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检验借贷交易成本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具体做法为:第一,选取正规借贷市场与非正规借贷市场,对两种市场分别从搜寻成本、谈判成本与监督执行成本方面分别选取变量,研究两种借贷市场交易成本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包括正规借贷市场的交易成本对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以及对流转规模的影响、非正规借贷市场的交易成本对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以及对流转规模的影响;第二,加入农地市场交易成本情景,研究在农地市场交易成本情景下,各交易成本对农户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正规借贷市场的谈判与执行成本比较高,农户农地流转资金获得困难,从而不利于农地流转;第二,非正规借贷市场,具有内部非正式金融优势,但不易实现较大金额的借贷,因此不易满足较大流转规模的需求;第三,农地市场,农地流转程序较为复杂且流转双方博弈时间较长,增加了流转的谈判成本,从而降低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积极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在文章的最后,从资本市场服务角度、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发挥政府引导、支持和规范作用;加强涉农贷款金融供给力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要求;扩大农户借贷抵押品范围,建立健全农地金融制度;完善信息咨询中介机构,建设农户金融服务信息互动平台;规范非正规金融支持,引导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