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致使他们总是依据自己的意愿倾听学生,但这种行为背后意味着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新课改以来,我国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种改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声音的倾听者。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课堂倾听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究竟存在哪些差异,又是哪些因素造成这种差异的存在,以及我们如何改进低水平的课堂倾听,这些问题都是本研究将要阐述的。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5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倾听存在哪些差异性。具体做法为:选取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5位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她们的常态课为重点,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而系统分析她们之间的差异表现。第二阶段的研究重点是分析影响她们差异性表现和造成低水平倾听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并研究从哪些方面来改进这一现象。本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探讨本研究的缘起,阐明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教师行为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教师课堂倾听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设计,详细介绍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场景的基本情况以及研究的信效度等问题。第三部分本研究将课堂分为课堂导入、内容讲授、师生导练和小结三个环节进行详细论述。在这三个环节中通过分析实例和课堂倾听观察表,对五位教师进行纵横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五位教师课堂倾听存在的差异性表现。第四部分结合具体案例从教师观念、教师知识结构、教师风格和教师人格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教师课堂倾听差异性的原因,从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敬业精神以及沟通技能三方面分析影响教师课堂倾听效果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教师课堂倾听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观念、教师技能、教师态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