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运用中药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是否有协同增效的结果,并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4、IL-10及IL-13表达水平,及实验观察中药灌肠方对大鼠结肠病理及IL-6、TGF-β的影响。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纳入60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且符合中医“久痢”范畴,辨证属大肠湿热证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设计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单纯西药组30例。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予中药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单纯西医组治疗予柳氮磺吡啶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疗程24周。所有病例均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同时运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的IL-4、IL-10及IL-13值,分析其变化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ELISA法观察中药灌肠方对IL-6、TGF-β的影响。结果:临床部分: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灌肠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的症状消失率(76.7%、85.7%、85.2%、86.7%)均高于柳氮磺吡啶组(50.0%、53.6%、55.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临床有效率、临床缓解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治疗前后Mayo评分差值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与治疗前相比,两组UC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4、IL-10及IL-13的水平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西药组。实验部分:中药灌肠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优于模型组,结肠大体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明显优于模型组,使IL-6水平降低,TGF-β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方联合西药治疗UC患者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结肠黏膜的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UC患者血清中抗炎因子IL-4、IL-10及IL-13的表达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