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人类已知的最为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发生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给人类带来严峻的生命威胁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场地震区域距离地震断层破裂带较近,地震能量可在短时间内到达场地,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响应十分显著。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不同结构的近场与远场的地震响应对比研究,针对近场含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响应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近场速度脉冲地震下框架结构响应的研究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针对框架结构在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的研究,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断层距0-20km为范围,利用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收集整理含速度脉冲近场地震记录。依据现有的PEER数据库,共整理出126条含速度脉冲近场地震记录,并按水平速度脉冲峰值由大到小顺序给出了该126条地震记录的列表。126条含速度脉冲近场地震记录中的水平速度峰值主要分布于30-150cm/s。从地震记录数量角度看,集集地震记录最多,为29条。从地震事件看,126条地震记录来自于29场地震事件。研究了速度脉冲峰值和PGV/PGA比值分别与场地类别、矩震级以及断层距的关系。从场地类别看,C类和D类场地的地震记录数量较多。峰值大于1OOcm/s的速度脉冲地震记录大多出现在C类和D类场地,它们均出现在矩震级6.5级以上的地震记录中,均分布于断层距0-10km的范围内。PGV/PGA比值大于0.2的地震记录主要分布于C类和D类场地,几乎出现在矩震级6.5级以上的地震记录中,主要分布于断层距0-10km的范围内。矩震级7.5级以上地震记录中的PGV/PGA比值几乎大于0.2,甚至超过了 0.5。针对两跨五层的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分别研究了含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选取四组水平单方向含速度脉冲的地震记录共8条,分别为两组Ⅰ类场地的地震波(RSN879、RSN1148)和两组Ⅱ类场地的地震波(RSN1530、RSN1182)。研究了该两跨五层平面框架结构分别在含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地震波作用下结构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结构顶点位移和基底剪力。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速度脉冲地震波,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结构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结构顶点位移和基底剪力均增大。四组速度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相对于无速度脉冲地震作用,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平均值分别增加177.6%、160.9%、24.7%和26.7%,顶点位移分别增加133.3%、134.4%、17.4%和13.1%,基底剪力分别增加106.2%、33.9%、19.2%和7.3%。结构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增大显著。针对两跨五层平面框架结构,使用两组Ⅰ类场地的地震波(RSN879、RSN1148),进一步计算各层柱的柱底剪力值、首层梁柱的弯矩包络图和首层混凝土和钢筋的Mises应力图。结果表明,近场含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各层柱剪力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含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首层梁柱弯矩包络图比不含速度脉冲地震的作用下的面积更大,首层梁端弯矩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首层梁的最大负弯矩均出现在短跨梁的右端。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首层的Mises应力云图中,柱底的钢筋和混凝土的Mises应力值较集中。柱底的纵向钢筋容易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