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点评数据的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功能第三场所研究——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学教育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新一代的大学生们越来越具有个性,往往需要平等的、能够释放自我的场所进行更为自由的非正式学习。与此同时,校园中非正式学习空间也逐渐融入娱乐休闲等社会活动,成为一个兼具学与玩的复合功能场所。校园中这类不同于传统住宿生活和科研学习场所的、向所有人开放以促进自由交流、非正式学习的场所被称之为校园第三场所。然而,目前大部分校园对这类具有非正式学习功能的第三场所重视不够,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主要更新目标依旧是如何提升校园建筑内部的辅助空间的利用率;对第三场所的学术研究也大多只是停留在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层面,很少从校园空间角度探讨第三场所在整个校园内的特点,以及其对非正式学习使用者服务的问题;不利于校园功能品质的提升与“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本文在非正式学习理念越来越被大学教育重视的背景下,运用网络点评数据对大学校园第三场所的非正式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设计策略。论文第一部分简述了非正式学习在大学教育中的价值,以及第三场所对非正式学习的促进作用,说明了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了梳理,界定了研究范围,提出了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二部分在相关理论中做了深入研究,阐述了非正式学习的行为、空间类型和影响因素,剖析了第三场所的空间类型和特点,并且说明了校园第三场所与非正式学习的关联性;第三部分针对研究对象,提出运用网络点评数据的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了网络点评数据的定义、来源以及信息处理方式;第四部分运用网络点评数据从校园第三场所的非正式学习特征、空间布局、使用状况三个角度对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三场所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校园第三场所内非正式学习行为偏好的室内环境要素;第五部分针对校园第三场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校园第三场所空间分布以及内部环境设计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大学校园第三场所建设提供参考。第六部分总结了主要结论,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技巧的载体,它作为最具东方文明的符号、语言的材料代表,成为了中国不可缺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古代漆艺的辉煌与当代漆艺形成了鲜明对比,漆艺不仅仅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问题,更面临着需要思考如何更新漆艺推动其发展的现状。现代漆艺的实现需要立足于当代艺术,融合中西、贯穿古今,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和民族美学的现代漆艺作品。文章通过对传统漆艺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日本、韩国漆艺的发展
学位
陶瓷器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及丰富多样的形式。陶瓷器皿从古至今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现代陶艺器皿正以独特的姿态在艺术思潮中树立起来,它不同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造型、装饰、工艺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陶艺器皿更多是表达了陶艺家个人的审美和艺术观念态度,在造型、装饰、风格、内容上更是百花齐放。本课题从陶瓷器皿的造型表现
学位
在江西省发掘的西汉时期海昏侯墓被誉为中国2015年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海昏侯墓于2011年4月在江西被发现并发掘,一直到2016年10月共历时五年多才完成考古挖掘工作。考古发掘出来的几枚青铜错金当卢极具艺术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在海昏侯墓发掘的三件青铜错金当卢的造型以及它们的纹饰,青铜错金当卢的纹饰是极其丰富,上面不仅仅有代表四灵的精美仙兽图像同时还有些辅助图形也是十分的精美,表达了古人对于长生的
学位
凤是楚国的图腾,在楚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楚国器物中可以看出楚人对凤纹的设计有形体优美的具象形态,也有很多是通过变形、分解等装饰手法进行再创造的抽象形态,这是一种从自然物体的本身上升到自身意念的过程。本文以楚凤纹作为研究对象,对楚凤纹的装饰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开篇论述了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接着,阐述了楚凤纹的相关概念,分析其文化内涵
学位
未来主义绘画从诞生之初就表明与传统文化艺术彻底决裂,全盘否定其历史价值和意义,未来主义绘画是对自然和谐、趣味高雅的传统艺术的反叛,反对任何形式的模仿自然,提倡创造形式美。在实践探索中艺术家们总结出未来主义绘画特有的形式法则和构成规律,是现代艺术理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艺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现代纤维艺术更是在承袭世界各地优秀传统纺织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的艺术观念和审美风格,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传统文化为积淀,信息快速传播的新时代,文化是在融合中发展,在交流中传承,在设计中传播,推动传统文化不断涌现于人们的视眼中。本次课题研究便从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以《山海经》为切入点,探析其中医学神怪异兽的特征特点,分析《山海经》异兽元素中在现代服饰、平面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提炼现代服装品牌中的图案设计手法、平面设计大师图形设计的方法论,与《山海经》异兽元素相结合,探
学位
民国时期(1912-1949)老上海月份牌是中西文化结合下的产物,月份牌上的女性形象,家具,配饰,服饰等等多方位展现了当时老上海的繁荣向上的社会现象。20世纪初出现的新艺术运动对当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上海月份牌作为社会现象的一种载体,将具有东方气韵的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风格相结合,无论在字体设计还是版面编排设计上,或是室内图案设计,都是中国近代平面设计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
学位
摄影作为一种记录、传播的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融合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在摄影技术越来越成熟、摄影设备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古典摄影技术——蓝晒印相工艺出现了复兴的迹象,使得蓝晒印相工艺在现代摄影作品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值得探究的课题。本论文以毕业摄影作品《挣脱》中使用蓝晒印相工艺的制作过程为研究中心,试图探讨蓝晒工艺在现代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在使用蓝晒印相工艺进行创作实验的过程中,了解蓝晒印相工艺起源
学位
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扎染和布老虎以其特有的艺术韵味而广为大众熟知和喜爱,并在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的传统技艺在继承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产品的创新性不足和功能性的单一的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基于此,本文对扎染工艺与布老虎的当代美学表现形式进行探究。将传统扎染工艺应用到布老虎的创新设计中,运用扎染的朴素之美,提取扎染工艺的图形与色彩元素,融入到
学位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中国流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关注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态、成因及后果。新世纪以来,中国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呈现出"逆流而上"的态势,若其污染物"顺流而下",则会加大下游地区的环境风险。本文基于中国七大流域干流县域数据,首次实证验明了这一"污染回流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污染回流效应"主要是由于上下游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而以"国控点"环境监测制度为代表的垂直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