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孕穗期耐冷QTL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一种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冷敏感作物。随着水稻种植区域的不断扩大,低温成为限制水稻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水稻在全生育期都容易遭遇低温冷害,其中孕穗开花期时的冷害会对其产量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因此,克隆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挖掘优异的基因资源对于水稻耐冷性的改良,保障我国晚季稻及其寒地水稻种植区域的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中,利用孕穗期耐冷粳稻昆明小白谷(KMXBG)和冷敏感粳稻“Towada”构建了一系列近等基因系。本研究利用一个耐冷近等基因系ZL31在10号染色体上精细定位了两个QTL,qCTB10-1和qCTB10-2。同时利用另外一个近等基因系NIL1913在4号染色上克隆了一个孕穗期耐冷基因CTB4b,并分析了其孕穗期耐冷调控机理及起源演化过程。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孕穗期耐冷QTL qCTB10-1和qCTB10-2的精细定位利用耐冷近等基因系ZL31和Towada构建BC7F2定位群体,根据初步定位的结果,发现在10号染色体上包含两个QTL,分别命名为qCTB10-1和qCTB10-2。为了精细定位两个QTL,本研究利用只包含单个QTL片段的单株自交扩大群体,将两个QTL分开,分别进行定位。最终将qCTB10-1定位到10号染色体17 kb的区间。同时,本研究利用另外一个群体将qCTB10-2定位到10号染色体132.5 kb的区间上,该区间范围内有17个ORFs,其中只有5个ORFs编码蛋白,而这5个基因中有4个受到冷诱导的表达,因此推断这4个基因可能与孕穗期耐冷性相关。2.CTB4b的克隆及功能机理分析利用孕穗期耐冷的近等基因系NIL1913和Towada构建定位群体,将目标QTL定位到4号染色体56.8 kb的区间,该区间包含有4个ORFs,测序比对分析发现有两个ORFs存在差异,其中一个为已克隆的CTB4a,将另一个ORF命名为CTB4b。CTB4b在NIL1913和Towada中只在编码区存在两个SNP的变异,其中只有一个SNP引起氨基酸的变化。通过对不同转基因株系多年多点的耐冷性评价,证明CTB4b是正向调控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表达模式分析表明,CTB4b明显受到冷诱导表达并且在亲本之间没有差异。另外qRT-PCR、GUS染色和原位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穗中高量表达。CTB4b编码一个在植物中保守的UDPG甾醇葡糖基转运蛋白,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亲本间差异的SNP位于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上。体外酶活的结果证明CTB4b可以促进UDP和甾醇糖苷的生成。同时体内生成物的检测证明CTB4b影响冷胁迫下水稻穗部甾醇糖苷和乙酰化甾醇糖苷的积累。甾醇糖苷类物质对细胞膜的渗透性以及花粉外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电解质渗透性测定、花粉粒及花粉外壁观察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CTB4b可能是通过调控甾醇糖苷类物质的生成,进而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及花粉壁的结构,最终提高水稻孕穗期耐冷性。3.CTB4b和CTB4a的起源进化分析利用实验室118份水稻种质材料孕穗期耐冷的表型数据和重测序的基因型数据对CTB4b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包含有CTB4b功能SNP的水稻种质表现出较强的孕穗期的耐冷性。进一步结合系统发生树和最小生成树的分析表明CTB4b耐冷单倍型来源于野生稻,通过驯化选择,该单倍型仅仅在高海拔高纬度冷凉地区的温带粳稻中出现。核酸多样性分析、中性测验及MLHKA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温带粳稻驯化中受到强烈的人工选择。进一步联合已克隆的CTB4a基因的单倍型分析,发现包含两个基因功能位点的材料具有更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同样这些材料也是分布在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和高海拔的云南丽江的高原水稻种植区。CTB4a-CTB4b联合核酸多样性、中性测验及MLHKA分析结果证明这两个基因在温带粳稻驯化的过程中受到人工选择。在温带粳稻初期的驯化中,为适应高纬度高海拔冷凉环境,CTB4b从野生稻中选择保留在温带粳稻中,使其具有一定的耐冷性,进一步在这些地区强冷选择压的作用下,CTB4a在包含有CTB4b的温带粳稻中产生新的变异,由此选择出包含两个耐冷基因的温带粳稻,并具有更强的耐冷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甘薯品系HVB-3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番茄红素β-环化酶的基因IbLCYB2、生长素响应因子(ARF family)基因IbARF5和碱性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bZIP family)基因IbbZIP1。将IbLCYB2基因导入甘薯品种商薯19,分别将IbARF5和IbbZIP1这两个基因导入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IbL
针对我国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量大,堆肥产品质量不稳定、出路不佳等问题,从碳的保存与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本文以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研究堆肥工艺条件和不同种类堆肥添加剂对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以及堆肥腐殖化程度的影响,筛选出腐殖化程度高同时污染气体排放量少的污泥堆肥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以腐熟污泥堆肥为原料,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污泥堆肥纳米腐植酸,并对其结构性能及农用效果进行研究。
双歧杆菌是重要的益生菌,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和药品中。但是贯穿于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及摄入消化过程中的酸胁迫严重威胁着双歧杆菌的存活。动物双歧杆菌是耐酸性最强的双歧杆菌,然而其耐酸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A6(CGMCCNo.9273)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基因组、转录组及基因工程手段探究了动物双歧杆菌的耐酸应答机制。该研究对解析动物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甘薯的产量受到干旱和盐渍等环境胁迫的严重制约。本研究以甘薯耐旱品系徐55-2为材料,通过PEG6000胁迫下的转录组测序初步揭示了徐55-2的抗旱分子机理,同时克隆了差异表达基因Ib WRKY2、IbGATA24和IbSDT,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分别将这3个基因导入拟南芥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对其抗逆性进行了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甘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耐磨合金钢球-铬铜白口铸铁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梅山选矿厂的工业试验情况及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
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真菌性病害,能够严重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并建立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助于将多个抗病基因进行聚合,实现小麦品种抗病的广谱性与持久性。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和四倍体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具有丰富的抗病遗传资源,可用于小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 70、Pm26、MlWE74和PmWE35都位于2B染色体。
该文对近几年磨矿自动控制系统理论研究、生产实践和应用成果进行了回顾。
花青素是高等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类黄酮类水溶性色素,在植物体生长发育及抵御生物及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花青素的合成受到转录因子复合体MYB-bHLH-WD40(MBW)的调控,而MBW的活性又受到包括光、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茉莉素(jasmonate,JA)是植物中重要的激素,研究发现JA可以显著诱导植物产生更多的花青素,是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正向调控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JA信号通
该文介绍了水泥厂通过对磨机的改进与实践,提高磨机产量、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母猪繁殖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我国生猪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繁殖效率低下的瓶颈之一是母猪利用率低,应用定时输精技术(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FTAI)可以提高母猪利用率,FTAI的配套药物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能够促使母猪排卵数增加,但同时影响子宫容受性的建立,导致部分胚胎丢失。此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