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建立平行通道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后分流道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4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8例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69岁,平均(50.2±12.1)岁,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为5-10分,平均(7.65±1.67)分,首次分流道闭塞的平均时间为15.6±13.7个月(范围,1-53个月)。首次TIPS术后分流道闭塞的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例),顽固性腹水(2例),超声显示分流道血流异常(5例)。18例患者均经原分流道造影显示分流道完全闭塞,首先尝试分流道原位开通,均未成功,而选择建立平行分流道。平行分流后随访6-42个月,平均(16.7±10.8)个月。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原分流道闭塞位置,平行分流手术成功率,手术持续时间(初次分流及平行分流),所选支架种类及直径,穿刺肝静脉属支位置,平行分流前、后门体静脉压力梯度(Portosystemic Pressure Gradient,PPG),平行分流的并发症及分流道通畅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来描述,并用t检验及log-rank检验进行验证,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6例原分流道肝静脉端闭塞,2例门静脉端闭塞,均成功重建平行分流道,技术成功率100%;建立平行分流道手术时间为57.1±12.9分钟,建立初次分流道手术时间为89.2±29.4分钟(t=4.24,P<0.01);植入支架直径7-8mm;其中11例穿刺肝中静脉,7例穿刺肝右静脉;平行分流前PPG平均为25.5±7.4mmHg(16-37mmHg),分流后为10.9±2.4mmHg(7-16mmHg),平行分流后PP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P<0.01);术后7天内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总体发生率27.8%,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术后3个月Child-Pugh评分为(7.46±1.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平均7.65±1.67分,t=0.353,P=0.363);在随访期内4例患者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流道功能障碍,再次分流道造影见3例患者门静脉端狭窄,1例患者肝静脉端狭窄,均经支架及球囊成形后平行分流道恢复通畅。单用覆膜支架与联合运用裸支架及覆膜支架行平行TIPS术后1年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70.1%及87.6%(p=0.35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22.2%)死亡,2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肝肾综合征,另有1例死因不详;2例病人分别在术后6个月及18个月失访,但在最后一次随访评估中均未见平行分流道功能障碍的迹象。 结论: 建立平行分流通道治疗TIPS术后分流道完全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效果尚需更多病例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