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流动和贫困儿童饱受城市化过程的不良影响,种种原因导致流动儿童在语言、动作、认知和记忆方面均落后于同龄的城市儿童。国内外经验表明,社区为本的家访服务是提升城市流动和贫困儿童早期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基于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在北京市海淀区X社区等项目点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通过家访员(社会工作者)定期入户探访和亲子活动,致力于改善0-3岁流动儿童的发育水平和成长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在0-3岁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最新探索。本文以“三社联动”为切入点,对流动儿童早期发展“家访”服务项目中社区、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在三社联动机制中的角色、作用、相互关系以及效果等试着进行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讨论儿童早期发展和三社联动目前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理论探讨,(为什么是三社联动而不是相互割裂?三社联动机制运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第三部分是三社联动运行机制探索(首先是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运行中三社如何分工、边界如何划分、各自的角色认知、互动内容?其中三社互动方面,以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家庭互动为重点展开);第四部分是项目效果(有哪些积极的效果、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成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经分析,笔者得出如下内容:“三社”三方在联动过程中分别扮演了以下角色:社区居委会主要是支持者和协助者;社会组织主要是策划发起者、资源提供者、组织调动者、家访社工队伍的管理者和专业服务的督导与评估者;家访社工则主要扮演了目标寻找者和专业服务的实施者。项目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社区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全覆盖;二是提高了儿童早期发展教育服务有效性与针对性;三是提升了社区资源利用率激发了社区活力。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家访社工队伍全面素质有待提高;第二,缺乏持续的制度性保障和合作规范;第三,缺乏有效监督反馈机制;第四,社会组织参与度低;第五,家访工作中对儿童父母的引导有待提高。对项目的建议:既要加强家访员团队建设又要加强对儿童父母的指导;既要加强对家访的监督评估也要政府加强对项目政策支持;最后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也很有必要。本研究一方面填补了“三社联动”机制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运用空缺,丰富了流动儿童早期问题研究成果,促进儿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发展和实务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对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机制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