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妇生存状态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商妇,是徽州商人妻室的别称,是中国传统社会妇女中的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由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变换,她们的地位和权力呈上升趋势,而母亲则是她们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最光彩的角色。相对而言,商妇们的家庭责任更为沉重,在实现社会所定义的贤媛孝女的过程中,她们的家庭角色也彰显得淋漓尽致。商人家庭中男性家长的缺失,使商妇有条件也有可能在感情、家庭生活以及社会事务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同与自主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参与地方事务,比如地方基层建设、社会保障、救济、地方教育、公共工程等。程朱理学经过明清两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在人们中尤其在妇女中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在这种封建礼教迫害下,徽商妇的心灵受到了极大摧残。但是我们也看到,明清时期绝大多数徽商妇坚守贞节、拒绝再嫁,更多是出于其本人的自愿,而非被迫。它是一种建立在自省意识上的“自觉”行为。由于社会经济上的不独立性,造成徽商妇对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家长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具体的日常生活安排,则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即徽商妇在家庭生活中,充当了一种生产者、领导者与执行者的三合一的角色,在维持家庭生存下去的同时,承担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的角色,更加使得徽商妇们的牺牲精神得到无限的彰显。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商妇在家庭内和在家庭外的两个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进行分析,认为徽商妇女在徽商兴起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催化和推进作用,而这也为她们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宗族的旌表与称赞,极大地提高了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权利地位。
其他文献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系最为紧密,且意识形态与无神论政党完全对立的团体,
社会调控是指国家作为控制主体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教化及舆论监督等综合手段,完善、强化社会调控机制,杜绝越轨行为的发生,使得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遵从以主导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