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人学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人学”,因而具有自身独特的叙事逻辑和价值旨趣。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以至于把马克思人学当成了实体化的“现成性人学”加以研究。其实,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历程表明:马克思人学的基本精神恰恰就是以现代性总体性批判为主线展开的对形而上学的“现成性人学”的批判。他扬弃了从纯粹思辨角度谈论和建构人学的方式,转而面向现代社会生活,从人学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多重内在关系出发,通过分析批判形而上人学的“现成性人学”,来建构自己革命的、辨证的“生成性人学”。马克思批判和超越了“现成性人学”.建构了“生成性人学”,从而不仅从理论的角度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现成性人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颠覆了使这种形而上学的“现成性人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社会,揭示了人学的现实内容及其进入历史实践领域的途径和方式。马克思的“生成性人学”是他留给我们的重要理论资源,对于我们今天在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中促进的人的和谐发展,培育和生成“和谐的人”具有重要的价值。简言之,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观念形态的批判和超越,即对现代性的深层分析批判,构成了他建构“生成性人学”的叙事逻辑,凸显了他建构“生成性人学”的价值旨趣。
本项目将在吸收国内外马克思人学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人学重新置人资本主义所开创的现代化过程及其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之流中,结合对马克思文本的研读,进一步澄清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实践人学的讨论与人的存在论的思考的重要意义,挖掘马克思人学批判与建构的深层涵义,校正马克思人学的方法论前提和历史叙事逻辑,廓清马克思人学的理论主题和价值旨趣。同时,梳理与界划马克思人学与西方人学,特别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后马克思主义人学之间的关系,探寻推进中国马克思人学的当代建构沿着马克思人学的基本精神走向现实生活世界,培育和生成“和谐的人”的基本路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辨析并界定“现代性”、“现代社会”以及“现成性人学”、“生成性人学”等概念,追溯人学理论在现代社会和西方哲学史中的演变过程,并对马克思“生成性人学”进行历史定位,以校正马克思人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
第二,在研读马克思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马克思对现代性总体性批判与对传统形而上学“现成性人学”批判、建构“生成性人学”的内在联系,阐明马克思“生成性人学”的方法论前提和历史叙事逻辑。
第三,追溯马克思人学批判和建构的思想进程,即从“现成的人”、“现成性人学”到“生成的人”、“生成性人学”的演变过程,阐明马克思人学批判和建构的主旨、立场、境界和视野,挖掘马克思人学批判与建构的深层涵义,廓清马克思人学的理论主题和价值旨趣。
第四,反思近30年来国内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和基本思路,结合国外马克思人学研究的积极成果,阐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人学建构应具备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新视野、新方法。
第五,梳理与界划马克思人学与西方人学,特别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关系,分析后者的得失,阐明马克思的人学批判对于分析与批判当代新形而上学的“现成性人学”,建构当代中国辩证的“生成性人学”的理论意义。
第六,分析国外马克思人学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中国马克思人学当代建构的实践意义,即沿着马克恩人学的基本精神走向现实生活世界,培育和生成“和谐的人”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