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儿童的一生发展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然而,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特殊的家庭关系和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情感培养、品德品质、安全保障以及知识学习方面都处于整个儿童群体中的弱势地位。家庭教育能否得到妥善保障关系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着我国农村改革的进程。农民工现象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伴随着农民工现象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也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愈发凸显的今天,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保障的长效机制就变得迫切需要。本研究选取山东省泉村为调研地,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村干部、教师进行访谈,有针对性的研究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及其保障状况,旨在发掘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保障措施的局限。之后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入手,综合探讨了影响当地家庭教育保障机制构建的深层因素。最后,结合调研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等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保障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二元经济转化背景下,以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体系逐渐崩溃,留守家庭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趋于弱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仅依靠家庭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从政府到社会,在行动层面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帮扶措施,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留守儿童问题。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现行的保障多是一些自发的、为缓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而实施的弥补性措施,保障措施不够稳定,保障项目不够全面,缺乏一定的长效性和系统性,远远不能够解决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家庭教育根本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一套互相依托、互相协作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保障机制,集聚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力量,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创新之处:第一、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研究,弥补以往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不足。第二、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学校教师、农村基层政府进行综合调查,深入了解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保障情况。第三、突破原有的、零散的家庭教育保障措施,构建了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