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能见度天气会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人身健康。对低能见度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利用多地基遥感设备对雾、霾和沙尘暴等低能见度天气进行了长时间联合探测;通过分析各气象要素的结构特征,总结了雾和霾的概念模型和形成机制,研究了毫米波雷达探测沙尘粒子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关键问题。为了得到雾、霾天气更精细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大气垂直结构,本文选择了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探测地点,利用微波辐射计、风廓线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30)“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沙尘暴定量探测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能见度天气会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人身健康。对低能见度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利用多地基遥感设备对雾、霾和沙尘暴等低能见度天气进行了长时间联合探测;通过分析各气象要素的结构特征,总结了雾和霾的概念模型和形成机制,研究了毫米波雷达探测沙尘粒子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关键问题。为了得到雾、霾天气更精细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大气垂直结构,本文选择了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探测地点,利用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大气透射仪和地面自动站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对影响航空飞行的雾和霾进行了连续探测。首先利用泾河气象站的探空数据与微波辐射计探测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对比,两种数据的相关性都大于0.8,并且差值在合理范围;对风廓线雷达探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有效地提高了风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然后对37场大雾过程和3场能见度在1km-1.5km霾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咸阳机场的稳定边界层高度在500m-600m,混合层高度最大达到1200m左右。雾基本上属于辐射雾,发生在21:00-10:00,此时段低空为稳定边界层,且9月和10月的雾基本为雨后雾,11月、12月和1月的雾基本为雨前雾;能见度在1km-1.5km霾多发生1月份的10:00-18:00,此时段低空出现混合层。在雾和霾期间,低空水平风速小于3m/s,都有微弱的下沉气流。雨后雾的逆温层高度约为200m,雨前雾的逆温层高度大于500m,霾的逆温层高度小于100m,霾的逆温差值远小于雾的逆温差;从地面升高到1000m时,雾的温差小于1.5℃,而霾的平均差值为4.91℃,雾比霾的大气结构更稳定。雾低空的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而霾的平均相对湿度约为40%。当逆温层增厚同时低空相对湿度增大时,霾会转化成雾,当人类工业活动导致空中颗粒物增多,逆温层降低且相对湿度减小时,雾会转化成霾。为了实时定量监测沙尘暴,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利用连续波毫米波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暴和云进行长时间、连续的探测,并联合铁塔资料、激光粒子分析仪、Grimm180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沙尘谱和沙尘质量浓度进行了反演。首先对功率谱进行谱平均,有效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然后对毫米波雷达气象方程中沙尘粒子的介电常数和复折射指数进行了理论可行性分析,利用探测的功率谱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沙尘反射率因子的特征。在2018年4月1日-6月30日,3次沙尘暴发生在13:00-17:00,热力结构不稳定,风速大于8m/s;38次扬沙主要发生在10:00—22:00,风速在6m/s-8m/s;两种天气相对湿度都在15%-30%。在沙尘暴和扬沙发生期间,由于沙尘粒子悬浮空中,会增多云结核,此时段云的平均出现时间(每小时大于15min)、平均云厚度(大于1.5km)、平均反射率因子(约5d BZ)和液态水含量(约10-0.5gm3)都比其它时间段大。在沙尘暴过程中,沙尘概率密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反射率因子取值在-25d BZ~20d BZ。在浮尘阶段有效的探测高度一般小于300m,功率谱的峰值小于0.2mw,在200m高度,沙尘质量浓度小于101μg.m-3。扬沙阶段有效的探测高度小于600m,功率谱的峰值为1mw,在200m高度时,沙尘质量浓度小于102μg.m-3。沙尘暴阶段有效的探测高度大于1000m小于2000m,功率谱的峰值功率为10mw;当高度为100m时,沙尘质量浓度在1220μg·m-3-42146μg·m-3,平均值为9287μg·m-3;当高度为1200m时,沙尘质量浓度在2μg·m-3 and 820μg·m-3,平均值为24μg·m-3。建立反射率因子Z和沙尘质量浓度M的关系为:Z=651.6M0.796。对比Grimm180探测数据本文反演的沙尘质量浓度基本正确,为实时定量监测沙尘暴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依赖于纸质化的通信及交流方式因诸多的局限性已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在当下,各个组织、单位和个人主要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智能通信设备等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流,因此导致用户本地端的数据量逐渐增大,而本地资源受限的存储和计算设备无法满足可持续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其通过将分布式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虚拟化服务。云计算技术的
近年来,随着气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气象行业内部需处理的气象数据与日俱增,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存储问题,如何对气象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与存储成为推动气象数据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关键问题。云计算作为资源处理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将大量的任务和数据通过云端进行计算与存储,节省本地的资源,且在云计算中心可以随时进行获取所需信息,因此构建一个气象专有云平台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气象数据存储的问题,推动气象行业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够在各类平台上发布关于特定对象的文本内容。区别于数值型数据,这些文本内容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意见,表达了发布者所持有的情感态度,使得文本成为最常见的情感宣泄工具。因此,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对决策制定、服务调整、舆情监管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然而,文本情感无法像常规统计信息直接获取,且现有研究工作对文本情感的处理主要集中于文本情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期,以提高气象数据共享应用为核心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时常会面临用户非法入侵和访问等安全问题。为了提高系统安全,多种信息保护技术被应用其中。密码口令是获得气象信息管理系统访问权限最常用的一种身份认证法,但它极易被泄露、遗忘或破译。指纹因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的特征可作为一种身份认证凭证,但实际应用中,非法用户可通过人造指纹入侵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给系统访问带来安全隐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被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应用。云计算可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使得在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交互的情况下快速获取资源。云计算以其高可伸缩性、成本低廉、运维便利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行业的数据服务领域。随着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应对气象信息的海量存储和即时共享等问题,中国气象局正在加快推进气象大数
加强小麦主要病害的测报调查对指导病害科学防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作物调查方法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如何高效利用丰富的遥感数据和方法基础是实现作物病害准确、实时、快速、大范围的定量化区分与监测的关键。本文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为对象,结合其不同的侵染循环机制和生境响应差异,综合不同发病期无人机高光谱影像以及Sentinel-2、Landsat-8和GF-
尽管土壤中的水分在全球水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很少,然而,土壤湿度在全球能量循环和水循环系统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它通过改变地表的反照率,影响地表和大气之间的水分和热量输送等影响气候。目前,一些遥感和实地测量技术已被用于土壤水分监测。然而,如何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的精确度,以及土壤水分观测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仍然是现阶段研究的主要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
土壤湿度是气候系统的关键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陆-气之间的热量、水分、动量和物质交换,影响局地以及区域气候,也是衡量气候干湿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基于土壤湿度数据和干旱指数,研究了1961-2017年中国土壤干旱变化特征,揭示了中国极端土壤干旱的概率风险特征,定量评估了不同时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对土壤湿度变化影响的贡献变化,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旱异常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论如下:(1
空间天气的研究是基于雷达、卫星等系统所监测到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而空间电子系统在太空中受到高能粒子(如太阳高能粒子)的干扰,对其存储器中的数据造成误差,这就需要对其编码系统进行纠错。代数编码是最经典的一种编码理论,本文主要就所涉及的环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一个环 R的素根 P(R)、Levitzki 根 L(R)、上诣零根N*(R)、Jacobson 根J(R)和幂零元集N(R)之间的关系为:P(R
2011年10月28日搭载于美国SNPP卫星平台上先进技术微波探测仪(ATMS)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ATMS是一种跨轨扫描仪器,具有22个的通道,频率范围从23至183 GHz,可以用于在晴空和多云的条件下大气温度和湿度反演研究,这对热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ATMS观测资料的地理定位误差、定标精度进行了评估,并利用误差校正后的资料对大气温度进行反演,文章主要内容和结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