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推进,“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理念也逐渐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不断被采用和深化。但从10年全国19-22岁年龄段青年学生在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还是在进一步下降的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中,以及高校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仍存在以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内容的结构设置、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方面的统一性与传统化。推进高校在体育课程上的改革,对教学的改革是核心,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及其结构的设置调整。2014年,国家教育部针对07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变化,这在完善和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构的同时也对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上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根据2014年国家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提出的“每节体育课中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上得到不少于30%的锻炼”的硬性要求,以及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精神要求进行落实,本文将14版新《标准》中的体质测试内容穿插到体育课堂中,主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来转变传统的以技术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游戏、比赛的教学方法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主要针对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同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大学体育课,以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云南师范大学2013级足球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2014新《标准》中体质测试指标来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提高。主要表现为:在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对比中,实验班学生在速度、力量、柔韧素质上均优于对照班,P值<0.05,耐力方面也有所提高,但不是很明显;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及柔韧素质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其P<0.05,而对照班在肺活量、柔韧和速度上同样也有所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2.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学生的足球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在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大部分高于对照班学生,主要体现在颠球、绕杆射门和定位球踢远的技术上,其P值<0.05。说明在融入身体素质练习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后对学生足球技能的提高同样能起到促进作用。3.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调整课堂内容的结构及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对比中,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锻炼态度、运动动机方面均优于对照班,P值<0.05;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锻炼态度、运动动机上也有了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仅在学校兴趣上提高,锻炼态度和运动动机没有发生改变。4.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在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对比中,实验班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班,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而在合作能力方面进步不大,但实验班也稍比对照班好。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1.通过在课堂中融入2014版新《标准》的体质测试内容进行教学,同时在课外利用QQ进行身体锻炼及健美的知识宣传,学生通过课内锻炼和课外的自主练习使自身的速度、心肺耐力、柔韧、力量素质方面得到提高。2.在整体的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技术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结合游戏和比赛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态度和学习动机,最终提高足球技术水平。3.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优化,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要求将身体素质练习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克服自身惰性、挑战自我,不怕困难的意志,即坚持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4.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合理可行的。身体素质练习的融入不仅使学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重视程度和认知态度有了提高,也由于多元的教学内容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最终端正了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