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NGH,俗称“可燃冰”)作为一种重要接替能源,赋存于深水海域和冻土地区,钻探天然气水合物的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水合物的存在,大大增加了钻井技术难度。针对天然水合物地层钻井过程中可能由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相转变)引发的井壁稳定性问题,本文认为除传统的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之外,还应充分重视地层中水合物分解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要防止天然气水合物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4231)“钻探天然气水合物中井壁稳定性及钻井液低温流变性的控制方法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NGH,俗称“可燃冰”)作为一种重要接替能源,赋存于深水海域和冻土地区,钻探天然气水合物的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水合物的存在,大大增加了钻井技术难度。针对天然水合物地层钻井过程中可能由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相转变)引发的井壁稳定性问题,本文认为除传统的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之外,还应充分重视地层中水合物分解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要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在井筒中生成,另一方面也应该从化学手段中寻求减缓水合物分解的方法。以此谋求更加经济的实现稳定水合物的条件下实现安全快速钻进的手段。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研究了Lecithin分子在天然气水合物晶体表面的吸附特征和天然其水合物的分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Lecithin分子会吸附在天然气水合物表面,其胆碱集团和磷酸基团会与临近的其他Lecithin分子以氢键形式相互连接,Lecithin分子的扭曲变形可能会形成网状结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会低于其直接与液态水接触时的分解速率。Lecithin形成的吸附层会将分解出的水分子和甲烷分子限制在水合物晶体表面,更容易引发天然气水合物记忆效应,进一步降低水合物分解速率。模拟了几种常见的链状双性体分子的水合物分解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本身的非极性链长度、极性端连接的碳链数目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是影响其水合物分解抑制效果的关键,几种链状双性体分子的抑制能力排序为:Lecithin>二(十二酰基)磷脂乙醇胺>十八烷酸>十二烷酸>水。其中,Lecithin分子和二(十二酰基)磷脂乙醇胺分子吸附在水合物表面是均能引发“水合物记忆效应”,从而有效抑制水合物的分解。借助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实验系统,模拟钻井液冲刷条件下井壁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Lecithin溶液的水合物分解抑制时间可达520min,效果最好,最佳使用浓度为0.5%。三醋精是几种抑制剂中的最佳配合物,推荐使用浓度为0.1%;0.5%Lecithin+0.1%三醋精,在盐度为3.5%的人工海水中,水合物分解抑制时间可达598min。结合以上研究成果,得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抑制型水基钻井液体系,其20MPa、4℃、1200min的反应釜压降为1.19MPa,水合物分解抑制时间为294min,两种水合物相关性能与作为基本配方的Na Cl/聚合物体系相比有较大提升。钻井液配方如下:3%海水土浆+0.2%Na2CO3+0.2%Na OH+0.2%HEC+0.1%XC+0.3%大胺+1%YZFS+1.0%FLO+1.5%TEX+1%LUBE+20%Na Cl+0.5%Lecithin+0.1%三醋精+0.2%PVP+重晶石
其他文献
燃气轮机以其运行效率高、单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电力、机械驱动等众多领域。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中,燃驱压缩机组的应用能够大幅降低当地电网负荷,是电力供应欠发达地区的首选动力设备。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叶片积垢、叶片磨损、叶顶间隙增加和喷嘴积碳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各部件气路性能的衰退。在气路性能衰退的早期阶段,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和热循环效率会
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但与常规天然气相比,致密砂岩的气水分布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的气水分布关系严重制约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因此研究致密砂岩的气水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对于指导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藏为典型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微米CT和非常规油气运移聚集模
新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层,其地质储量高,经济价值大,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对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一直存在着对于裂缝性火山岩储层的开发难题,如准噶尔盆地裂缝性火山岩储层厚度普遍较大,天然裂缝广泛分布,天然裂缝系统对岩性影响较大,国内外针对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技术可借鉴经验少;对火山岩储层人工裂缝起裂和延伸的机理认识不清,缺乏火山岩储层压裂设计优
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一直是业界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国内油田生产开发条件的日益严苛。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成效显著、绿色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油田来说,虽然CO2注入地层后会溶于地层水形成H2CO3,对储层具有酸化的作用,但是其一次解离形成的HCO3-与二次解离形成的CO32-会与地层水中的成垢离子反应生成无机盐沉淀,导致储层孔隙的堵塞,严重影响油田的生产。因此,对CO2驱过
液氮辅助破岩可望用于提高非常规油气及地热储层钻完井效率。液氮接触储层岩石后可发生强烈的热交换,导致岩石表面的温度骤降并引起拉伸热应力。基于液氮辅助油气井钻井压裂的工程背景,对液氮与岩石间的传热规律展开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岩石材料的物性特征对液氮深冷淬火传热的影响。基于传热实验结果,模拟分析了岩石表面及内部的热应力演化特征。首先对现有的反传热算法进行了改进,以准确计算液氮深冷淬火实验中岩石表面的温度
提高破岩效率、减少钻井时间是钻井工程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空化射流中加入磨料颗粒形成磨料空化射流,利用空化气泡空蚀和磨料颗粒冲击破碎岩石,有望提高破岩效率。磨料空化射流中空泡与颗粒协同作用机制、射流空泡云特征、磨料空化作用下岩石破坏特征和射流冲蚀能力参数影响规律是关键问题。本论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围绕磨料空化射流破岩机理与参数影响规律开展研究。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空泡动力学特征和空
为了使管道安全、稳定和持久地输送油气资源,常采用将管道填埋于地面或海床以下一定深度的方式来保护管道。随着管道服役年限的增长,由于人工作业、水流冲刷、地质运移或环境载荷作用等原因,埋于地层或海床中的管道常常出现管道悬空,本文中称之为埋管悬空问题。埋管悬空的出现可能造成管道损伤、泄露甚至折断等事故,对管道安全有很大威胁。因此,埋于地层或海床中管道的定期悬空检测对保障管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埋管悬
“山前断裂带”指造山带隆起与盆地或平原之间的区域性断裂带,本论文中用以描述塔西南坳陷与南北两侧造山带隆起区之间的构造带,在特指这一构造带在盆山过渡带的地貌位置同时,还试图强调盆山构造演化上的内在联系。论文遵循构造解析原则,在对地面地质露头资料、地震勘探资料、重磁勘探资料等的地质解释基础上建立塔西南坳陷山前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构造几何学模型,通过平衡剖面约束分析构造几何学模型的构造演化过程,基于区域
油砂中原油黏度大常温下不能流动,常规热采开发存在循环预热周期长、蒸汽能耗大、储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注水微压裂技术是促进井周微裂缝产生,形成高效注气通道,缩短见产周期,提高开发效果的有效改造手段。如何准确控制注液压力,提高注采双水平井间的水力连通性是亟需解决的工程难题,油砂储层注液扩容机理成为解决该问题理论和技术上的一大难点。本文针对油砂注水微压裂过程中的油砂变形及渗流特征,系统开展了如下研究内容:
深入分析不同沉积演化背景页岩储层,探究不同层系页岩储层发育的差异主控因素是预测页岩气藏地质甜点的核心工作。中国南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海相页岩气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开发,而下寒武统海相页岩和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鲜有突破。论文选取上述3套页岩层系,在沉积构造背景、地化特征、岩石学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多层系页岩储层特征,明确了不同层系页岩储集能力主控因素,建立了页岩储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