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999年6月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对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对校本课程的定性、个案的探究分析很多,对国外经验的介绍也有不少文献资料,而民族地区具有文化多元性、民族多样性的特点,其校本课程开发不管从教师、学生还是地方课程资源的角度来看都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与艰巨性,这就要求对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必须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特殊情况出发,走出民族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西崇左地区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做了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认为民族地区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可以有效的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名师队伍;通过开设以乡土资源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对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同时以地方政府和学校为倡行主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推动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其他文献
"被土壤束缚的中国"已成为当下农业种植与食品安全领域的核心问题。通过讨论影响土壤改良中的多重因素,将自然性、技术性的农业种植与农夫的信念伦理及农法背后关于人是什么
详细分析了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的再投资背景,从项目系统外部研究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指标在方案比选过程中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种差异的思路,并且从再投资分
在突飞猛进的高速电路系统中,伴随时钟频率和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升,MHz甚至GHz的高速元件越来越多地在通信、信号处理等领域中被使用,继而带来的是复杂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