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属于革兰阴性嗜盐性弧菌,可在水生动物的肠道内粘附、聚集和繁殖,因此广泛分布于海产品及海域环境,淡水产品和淡水养殖环境中也可检出该菌,人摄入被该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引发中毒,不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疾病已经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榜首。并非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对人类均可致病。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
【基金项目】
: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任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属于革兰阴性嗜盐性弧菌,可在水生动物的肠道内粘附、聚集和繁殖,因此广泛分布于海产品及海域环境,淡水产品和淡水养殖环境中也可检出该菌,人摄入被该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引发中毒,不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疾病已经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榜首。并非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对人类均可致病。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血清型,因此基于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鉴定的菌株筛选方法对获得强致病力菌株尤为重要。目前,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传统血清凝集法,该法实验程序复杂、耗时较长、对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高、血清保质期短且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实验进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 ain Reaction,PCR)技术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我国2017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收集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型分析。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分布和产毒特征,本研究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该菌对临床治疗常用的8类共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并采用荧光定量多重PCR方法,对该菌常携带的tlh、tox R、tdh、trh1、trh2、orf8等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17年来自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食品来源的1194株副溶血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所有受试菌株均确证为副溶血性弧菌,tlh和tox R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8.2%;毒力基因tdh、orf8、trh1、trh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02%、1.59%、0.34%和3.35%,其中福建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阳性率最高(34%),其次是浙江、河南、辽宁、天津和黑龙江,毒力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2%、22%、20%、15%和13%。(2)1308株副溶血性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两种抗生素均为敏感,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现象最为严重,耐药率93.2%,其次分别为氨苄西林(46.0%)、复方新诺明(3.1%)、四环素(1%),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等几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不到1%。所有待测菌株对受试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现象不严重。不同省份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耐药率略有差异,海南、天津、江苏菌株耐药率均为100%,福建、河南、浙江、湖北、广西、黑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的菌株耐药率均在90%以上,辽宁、河北、上海的菌株耐药率分别为88%、86%、79%。(3)建立了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新型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鉴定方法,采用所建P CR方法对119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12种O群进行检测,并采用荧光PCR方法对其致病性较强的7种K型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我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中至少包含12种O群,5种K群。其中O1、O2、O3、O4检出率较高,总占比约为60.5%。几种致病性较强的血清型分布为依次为:O1:K25血清型19株,O3:K6血清型17株,O4:K8血清型1株,总占比3.09%,与传统血清分型方法相比复核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PCR技术的新型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高效,可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进行血清学分型。
其他文献
酯类物质是葡萄酒果香和花香的重要贡献成分,葡萄酒中酯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显著增强葡萄酒果香的馥郁度,提高葡萄酒产品的感官质量。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酯酶与酯合成酶酶活是影响酯类物质生成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以模拟葡萄汁发酵为体系,通过优选发酵毕赤酵母菌株的混菌发酵、优选菌株胞内提取物调节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酯合成酶和酯酶的活性,研究酯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规律,并在发酵过程中测定发酵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建立酯酶、酯
叶黄素(Lutein)是一种含氧类胡萝卜素,结构上含有多个共轭双键。叶黄素具有鲜明的颜色,是一种着色能力强、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天然色素;叶黄素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改善作用。但是叶黄素的溶解性较差,稳定性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这些因素限制了叶黄素的应用。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是维生素E的水溶性衍生物,具有两亲性和水溶性,安全性高,是一种良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芝麻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油料作物,但芝麻秸秆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将芝麻秸秆作为一种纤维素来源,研究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以提高芝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纤维素纳米晶是一种新型天然大分子材料,具有高表面积、高强度,含有大量表面羟基等特点,可以作为材料填充剂增强复合材料强度。壳聚糖膜在食品包装中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单一的壳聚糖膜机械强度差,透水率高,为了改善这些特性,向其中加入纤维素纳米晶和抑菌剂纳米氧化锌,制备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人们的饮食观念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之前的传统生活里,家庭日常餐食准备要耗费很长时间的饮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都市消费者方便快捷的饮食需求,在此背景下,方便食品在市场上出现。我国居民在日常饮食中习惯一次性大量烹饪,烹制好的食物往往一顿饭吃不完,会将剩余的饭菜放于冰箱中进行储存,等待下次用餐再将其复热后食用。由此可见,反复加热在人们的日
菊苣酸是紫锥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属咖啡酸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菊苣酸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且菊苣酸在胃中会被胃蛋白酶降解,导致菊苣酸的生物利用率低。乳铁蛋白由于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可降解率高、细胞毒性低和等电点较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复合物构建。另外,乳铁蛋白在小肠部位有特定的受体,对小肠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热处
目前国内葡萄酒业严重依赖进口酵母,导致葡萄酒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对本土酿酒酵母研究的深入,其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被发掘,本土酿酒酵母能够良好的体现本土风土养育的葡萄的风味和品质。酿酒酵母CECA筛选自我国宁夏产区,前期研究表明其发酵能力及浸渍能力强,有利于形成葡萄酒浓郁且纯正的香气,能挖掘和展现葡萄品种本身的典型特征。为了探索更广的应用潜能及获得更详细的应用指导,本研究从发酵温度和原料含糖量两个方
弯曲杆菌是引起人类肠胃炎的食源性致病菌,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人畜感染后能够引起腹泻、呕吐、血便、牛羊流产等临床症状。弯曲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等自然环境中以及动物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食用动物特别是家禽是弯曲杆菌主要的宿主。如今,弯曲杆菌病的爆发逐渐增加,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国内由于弯曲杆菌感染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出现,关于禽源弯曲杆菌的流行研
藜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且无乳糖和谷蛋白,敏感人群过敏概率更低。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平衡并对宿主有益。将藜麦作为益生菌载体不但营养价值含量丰富,并且为乳糖和谷蛋白不耐受人群摄入益生菌制品提供了新的途径,是未来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筛选获得的耐酸耐胆盐且适宜发酵藜麦乳的益生菌为基础材料,优化建立益生菌发酵藜麦乳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再对藜麦乳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过程进
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是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将多酚引入食品体系可以提高食物的抗氧化性和营养价值,而蛋白质被视为多酚加入食品体系的良好载体。但多酚能够与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结合使产品产生不利的浊度或胶体浑浊。果胶是一种阴离子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稳定剂,乳清蛋白-果胶复合物用于包埋烟酸或控制功能性成分的释放。本研究通过形成蛋白-多糖体系观察其对多酚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不同环境条件处理,测定浊度、粒
脂环酸芽孢杆菌是果汁中常见的腐败菌,因其具有嗜酸耐热性而导致传统方法难以将其杀灭,故寻找该菌的植物源抑菌剂是控制该菌方法之一。植物源活性物质因其具有安全性、氧化性、抑菌性等优点受到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为食品工业中微生物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材料方法。因此,本研究以绿原酸、肉桂酸、百里香酚这三种植物源活性物质为基础材料,探究了其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机理,并进一步以百里香酚为载体进行了脂环酸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