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化自然”的关系,人化自然是在实践基础上对象化了的自然界,表现出二重性:使人化的自然界变得比原始的自然界更美好,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会出现被人们的实践破坏的部分,亦即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积极环境成果,正确处理人、社会和自然的辩证关系。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现路径。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其具有调节水流量、净化水体、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带、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和提供水资源、湿地产品、工业原料和能源、湿地景观、教育和科研等经济社会价值,无论是从生态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繁衍息息相关。江苏省是全国湿地资源的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主要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类型。长期以来,以变暖为主的全球气候变化,给江苏省湿地资源带来了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负面影响,该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不利于江苏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大气科学和环境生态学等理论,在对江苏省气候变化事实和湿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湿地资源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①海平面上升对江苏省滨海湿地影响十分显著;②内湖泊湿地由于水浅,贮量不大,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明显,大多数湖泊都出现了水域面积缩小以及内陆化趋势;③气候变化使江苏湿地面临蓝藻威胁和水质隐患;④由于气候变暖和持续干旱,导致生物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一些珍稀生物失去生存空间而濒危和灭绝;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资源有限原则、保护性开发原则等湿地可持续利用原则,从完善政策法规发展滩涂草坪业和林业、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发展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做好湿地恢复工作、完善湿地检测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江苏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