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核心,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断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建设”正是在此背景下被中国共产党人纳入到理论和实践视野的,并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毋须讳言的是,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诸如医疗、环境、住房、教育、就业等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并已成为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因素。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建设的长足进步,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应该说,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建设问题的大规模关注,肇始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以后。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对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我们进一步进行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有许多需要拓展的地方,包括如何把理论思考转化为政府的治理政策,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如何克服“空对空”和“两张皮”现象,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地位做了简要梳理,同时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建设认识的深化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做了必要的考察,接着重点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剖析,指出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社会治理理念落后、体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善、社会组织社会治理主体地位缺失等是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操作性强的解决对策,即:促进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深化民生领域的管理改革,大力解决民生问题;发挥社会组织的管理作用,推动其成为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打破二元社会体制的藩篱,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