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建立煤层气储集层三维可视化的地质模型,并进行煤层气藏的精细描述,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目前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研究现状,特别是结合笔者最近在HAN开发区的研究实践,分析了研究区及邻区的煤阶分布、煤岩特征和煤质特征,认为全区煤层演化程度较高,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在1.8%-2.1%之间,多为瘦煤,少量为贫煤;镜质组含量较高,约占显微组分的69%,其次为惰质组,约为19%,全区无壳质组。对研究区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以5#煤层底作为山西组底界,以11#煤层底作为太原组底界,并将山西组和太原组化为下二叠统;通过单井相分析和现场岩心观察,认为山西组主要是曲流河沉积,太原组主要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在全区曲线标准化基础上,分析了煤储层工业组分、物性参数、含气量等与测井曲线的岩电关系,其与密度、自然伽马、电阻率曲线有一定关系,并建立了定量关系模型。通过定量解释模型计算井点各属性参数值,并以此为控制点,在Petrel软件中经过变差函数分析,在构造模型基础上选择合适随机算法进行研究区属性参数的随机模拟。3#、5#、11#煤层相比,模拟显示:3#煤层最薄,平均厚度1.61m,灰分最高,平均含量23.63%,煤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平均镜质体反射率1.96%,含气量中等,平均含气量10.95m3/t,;5#煤层厚度中等,平均厚度2.75m,灰分最低,平均含量19%,煤岩演化程度中等,平均镜质体反射率1.98%,含气量最低,平均含气量9.69m3/t;11#煤层最厚,平均厚度5.03m,灰分中等,平均含量21.34%,煤岩演化程度相对高,平均镜质体反射率1.99%,含气量最大,平均含气量11.15m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