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基础是党员,如何遴选党员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自身情况及任务不同,党员发展的政策和具体做法就不同。从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在1921—1949年间的党员发展政策与时俱进,保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本文依据历史史实,对该时间段的党员发展政策进行考察,希冀能在党建研究领域做一点有益的探索。共产党是由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缔造的,早期党员很多都是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具有浓厚的知识分子党的色彩,党员发展带有较多的同人性质,人数较少,组织纪律不太严密,仪式、考察非常简单。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极力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对于工人阶级入党,既定指标,又简化程序,最终使工人占党内数量的绝大比重;由于实际需要特别是大革命以后,党也开始发展农民党员,虽然直到大革命失败,农民党员的数量仍占比例不大,但奠定了党员发展的基本方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员发展,曾一度陷入唯成份(工人)论的泥淖,在此基础上的成份改造,给党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比如湘鄂西的改造使得红三军最后只剩下贺龙、关向应、卢冬生和夏曦四名党员。此时的农民党员发展数量占优却不受重视,各根据地也在不断的探索切合本地实际的做法。抗日战争时期,党及时调整、松动阶级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吸收知识分子和专门家入党。经过1938年-1939年的大发展,党员发展进入巩固期。1942年2月至1945年春,为纯洁党的队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党员发展政策趋于完善。七大党章对党员发展有了完备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党员发展的政策,各地的入党程序也逐步稳定下来。此外,革命军人、职员等不同身份的人入党也有了新规定。此时,不论是党员的条件标准,发展的程序和方式,以及候补审查等,都已实现制度化,党员数量从七大前的121万发展到建国前的448万,质量有所提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总之,1921-1949年之间的党员发展,从唯成份论到融合各种成份扩大阶级基础,从简单粗放的入党做法到成熟的党员发展政策,党的队伍逐步壮大,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