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曾经是一个被忽略的研究领域,近30年以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使得通过无创的检查方法评估颅内动脉成为可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在以我国为代表的亚洲人、非洲人以及西班牙裔中发病率较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和复发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重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目前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发病主要与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有关,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强化的内科治疗为主。而支架治疗能够直接改善血管狭窄,一些临床试验对比了支架治疗和西药治疗的优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系统评价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疗效势在必行。古代中医由于受到检查手段的限制,没有该病的论述。但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行者已经开始使用中医理论、中医辨证论治等认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并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对比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旨在从循证学的角度分两部分系统评价这些临床研究。评价支架与西药治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以及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差异,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等网站从建立以来到2017年12月31日所发表的所有有关对比支架和西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以及对比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阅读题目摘要和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筛选后得到的文献按照《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中文翻译版的方法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收集纳入文献中所报告的经治疗后分别在7天、30天、90天、1年随访中缺血性卒中复发率、死亡率、颅内出血、心肌梗死、改良Rankin(mRS)评分、颅内血流速度、患侧/健侧颅内动脉血流收缩期峰流速等结局指标的结果。对于结局指标存在2项及2项以上的研究数据,如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则进行荟萃分析。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流程图绘制、偏倚风险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1)支架对比西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经文献检索和文献筛选后共纳入3项支架对比西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581例患者。3项研究仅在对受试者实施盲法上为高偏倚风险。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支架组与西药组相比有较高的随访30天卒中复发风险(RR=3.13,95%CI:1.80~5.42)和发生颅内出血风险(RR=7.20,95%CI:1.94~26.77)。而两组在随访1年卒中复发、死亡和心肌梗塞的发生上无明显差异。(2)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的系统评价经文献检索和文献筛选后共纳入3项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临床对照研究,包括267例患者,病变血管均为大脑中动脉。3项研究分别使用了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及方剂、痰瘀阻络方、半夏白术胶囊作为中药治疗。3项研究在选择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上存在高偏倚风险。3项研究中使用的中药各不相同,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所以不能进行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在随访1年卒中复发率、随访1年mRS评分、1年患侧/健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随访90天mRS评分和随访90天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等结局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西药治疗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对于西药治疗无效或经过严格筛选的患者可以考虑行支架治疗。而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医治疗能进一步降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卒中复发率,能够降低病变血管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纳入的研究存在病例数少、研究质量差、可信度低的缺陷。且不同临床研究使用的方剂不同,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设计更严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强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