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内容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由于高的频谱利用率以及抗码间干扰(ISI)和多径衰落,已经在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本地局域网(WLAN)得到了应用。但是OFDM信号有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当它通过高功率放大器时会导致非线性失真,从而使得系统的性能下降。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算法。本文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可概括如下:首先,在OFDM系统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OFDM信号的时频域特征的仿真分析,研究了OFDM信号正交性原理。对时域特征进一步的仿真分析得到了OFDM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并对它的分布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结合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元件高功率放大器的特性,分析了峰值平均功率比对OFDM系统的具体影响;其次,对利用信号预畸变技术降低峰均比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硬限幅算法和软限幅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接着,对利用信号非畸变技术降低峰均比的算法进行了研究,重点对选择性映射算法和部分传输序列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针对选择性映射算法要传输边带信息而造成浪费频带的缺点,通过对序列相位特性和自相关函数的分析,及对其PAPR特性的仿真,说明了利用单极相位序列可以很好地改进选择性映射算法的性能。在部分传输序列算法中为了能够获得最优的峰均比降低,必须对子块和旋转因子的数目进行搜索。当子块和旋转因子数目增加时,峰均比的降低会得到改善。但是当子块数目增加的时候计算量也会增加,将导致系统的复杂度增加。为了能够减少系统的复杂度,我们利用遗传算法来搜索旋转因子。与迭代方法来搜索旋转因子相比较,通过仿真可以看到使用遗传算法在计算量减少的同时并不会使得该算法的降低峰均比性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