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循环寿命、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纳米功能材料被研究应用,廉价易得的生物质材料广受关注。作为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纳米纤维素因独特结构与优异的理化性质而极具潜力。但是,较差的本征导电性,要求通过功能化设计来提升电化学性能。为此,以纳米纤维素为模板前驱体,结合化学氧化原位聚合、水热和碳化等方法,设计并制备了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介孔碳(NiCo-LDH@MC)和硫化镍/硫化钴@氮、硫共掺杂碳材料(Ni3S4/Co3S4@NSCs),将其用于锂离子电池(LIBs)、超级电容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通过化学氧化原位聚合苯胺,得到聚苯胺包覆的细菌纤维素,退火处理得到介孔碳(MC)。进一步水热处理,在MC上生长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制得NiCo-LDH@MC复合材料。中孔结构的存在有利于离子扩散和电子转移。核-壳异质结构的碳纤维和NiCo-LDH纳米片之间的协同作用,缓冲了层状NiCo-LDH纳米片的塌陷,并减缓了充电-放电过程中不可逆的相变。因此,作为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在500mA g?1下,放电比电容为2462.75F g?1,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197.02Wh kg?1和720W kg?1。作为LIBs的负极材料,在100mA g?1下,放电的比容量为1003.8mA h g?1,5000mA g?1下,放电的比容量为238.3mA h g?1。
(2)以NiCo-LDH@MC为前驱体、硫代乙酰胺为硫源,Ni3S4/Co3S4@N S C通过水热技术成功制备。具有Ni3S4/Co3S4异质结构,中孔结构,120°堆叠的Ni3S4/Co3S4纳米片和Ni3S4/Co3S4@N S C的玻璃态等结构,这些结构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增强放电-充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可逆性和电荷转移动力学。因此,在超级电容器中,电流密度为500m A g?1时,Ni3S4/Co3S4@N S C放电的比电容为1725.6F g?1,在1000mA g?1电流密度下,经2000圈长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7.7%。将Ni3S4/Co3S4@NSC用于LIBs负极材料时,电流密度为100mA g?1,放电比容量为1619.1mA h g?1,经100个连续充放电循环周期后,放电的比容量维持在了825.4mA h g?1,库仑效率约为97.69%,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1)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通过化学氧化原位聚合苯胺,得到聚苯胺包覆的细菌纤维素,退火处理得到介孔碳(MC)。进一步水热处理,在MC上生长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制得NiCo-LDH@MC复合材料。中孔结构的存在有利于离子扩散和电子转移。核-壳异质结构的碳纤维和NiCo-LDH纳米片之间的协同作用,缓冲了层状NiCo-LDH纳米片的塌陷,并减缓了充电-放电过程中不可逆的相变。因此,作为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在500mA g?1下,放电比电容为2462.75F g?1,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197.02Wh kg?1和720W kg?1。作为LIBs的负极材料,在100mA g?1下,放电的比容量为1003.8mA h g?1,5000mA g?1下,放电的比容量为238.3mA h g?1。
(2)以NiCo-LDH@MC为前驱体、硫代乙酰胺为硫源,Ni3S4/Co3S4@N S C通过水热技术成功制备。具有Ni3S4/Co3S4异质结构,中孔结构,120°堆叠的Ni3S4/Co3S4纳米片和Ni3S4/Co3S4@N S C的玻璃态等结构,这些结构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增强放电-充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可逆性和电荷转移动力学。因此,在超级电容器中,电流密度为500m A g?1时,Ni3S4/Co3S4@N S C放电的比电容为1725.6F g?1,在1000mA g?1电流密度下,经2000圈长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7.7%。将Ni3S4/Co3S4@NSC用于LIBs负极材料时,电流密度为100mA g?1,放电比容量为1619.1mA h g?1,经100个连续充放电循环周期后,放电的比容量维持在了825.4mA h g?1,库仑效率约为97.69%,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