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河流的规划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河流可以提供防洪、抗旱安全保障,同时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亲水、休闲、娱乐空间。我国许多城市针对市民对城市河流功能的需求,开展了河流治理、沿岸景观治理工程。伊通河作为长春市的母亲河,曾为长春带来最原始的文明,但因泛滥,也给城市带来了多次洪涝灾害。1986年至今,长春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伊通河的综合治理工程,对伊通河的地貌、景观、植被进行了修复和完善。通过对伊通河景观的研究,不仅可以使伊通河的治理效果得到验证,同时对今后进一步的治理提供优化建议。本文根据伊通河城区风光带规划的分区治理目标,将伊通河分为都市森林区、文化景观区、休闲健身区、游憩活动区、自然生态区五个实验区,进行现状调查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和结果如下:1.从河流的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三个河流景观治理目标着手,对城市河流景观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定。选出河流生态性:水体流动性、河流形态结构、护岸类型、河岸带状态;河流亲水性:岸坡倾斜度、水体健康度、亲水空间、自然绿地、景观小品;河流景观性:水体形态、河岸带绿化、河岸建筑、人文景观,共13个评价指标。利用评价指标对伊通河各景观区进行河流景观的综合评价。各评价指标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赋分值“4、3、2、1”得到量化结果,使其具有可比性。2.评价结果:文化景观区评价得分最高为43分;都市森林区其次,为38分;休闲健身区为32分、游憩活动区为29分、自然生态区评分最低为28分。结果表明文化景观区在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三个河流建设目标上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它景观区的建设可以借鉴文化景观区的建设方法。3.综合评价结果伊通河景观建设仍存在水体质量差、护岸垂直混凝土化、河道直线化、亲水空间设置不合理等多种不足。建议采用生态护岸改造、合理设计亲水空间、整治岸边建筑形态等方法进一步提升伊通河的整体形象,更好的为市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