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团体舞艺术表现形式创编特征的构成要素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3年,我国首次将团体舞列为体育舞蹈竞技比赛项目以来,团体舞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与接受,发展势头也逐年高涨,参赛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也逐年高升,目前,拉丁团体舞已成为“CCTV舞蹈大赛”、“桃李杯”、“荷花奖”等国内大型舞蹈赛事的比赛项目。2006至2012年间,中国代表队参加黑池舞蹈节的拉丁团体舞比赛,7年获得5次冠军3次亚军2次季军好成绩,特别是2011年中国体育舞蹈代表队在第86届黑池体育舞蹈艺术节中包揽拉丁团体舞比赛的前三名,成绩轰动了世界,也让世界记住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拉丁团体舞。因此,研究我国以及国外优秀拉丁团体舞队伍的创编特征,以中西结合的方式探索我国在拉丁团体舞艺术表现形式创编上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2009年全国体育大会体育舞蹈拉丁团体舞比赛、2010年世界拉丁团体舞锦标赛、2006-2012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比赛、2008和2012年欧洲拉丁团体舞锦标赛以及国内外大型拉丁团体舞赛事各代表队的艺术表现形式创编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外拉丁团体舞艺术表现形式创编的构成要素、结构、内容以及各要素在创编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综合性的对比、研究与归纳。研究结果表明:1、中外拉丁团体舞艺术表现形式创编的构成要素主要由基本技术、音乐、舞蹈风格、队形编排、服饰五大要素构成。2、与国外相比,我国拉丁团体舞的基本技术略显单一、缺少创新。3、相比欧美强队,我国拉丁团体舞音乐显得模式单调、机械,音乐转换次数少,音乐的创编水平有待提高。4、我国拉丁团体舞的创编具有鲜明的主题,多样的艺术风格,国外还停留在队列队形的变化。5、国外团体舞队形的变化次数多,图案新颖,速率快、而且重复率低。6、对于拉丁团体舞服饰的创新与运用,我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体育舞蹈竞技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为了使我国拉丁团体舞获得更好地发展,立足于世界体育舞蹈之林,不仅要发挥我国团体项目的优势,如主题的运用,充分将主题元素融入到拉丁团体舞的创编中。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拉丁团体舞相较于欧美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论者通过对中外拉丁团体舞艺术表现形式创编的各个要素进行比较归纳,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在保持身体框架的基础上,要敢于尝试基本步的新跳法,敢于创新,切忌一味模仿欧美选手。2、提高我国拉丁团体舞音乐的创编水平,为舞蹈主题服务,另外还要加强队员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3、提高教练员的创编水平,定期组织教练员的交流学习与优秀教练员的出国深造,与世界接轨,及时了解拉丁团体舞创编的发展变化。4、提升我国拉丁团体舞创编的技术难度,加大团体舞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其竞技能力与运动水平。5、在创编主题的时,注重结合民族特色、中国特色,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融汇到主题之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城市车辆增多,给城市交通带来许多问题。为解决日益增多的交通问题,许多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建道路,由此也增加了许多的交叉路口。在道路扩建中,一些来不及铺设电缆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阿尔山地理
以知识合作为主的动态联盟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垄断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着重研究了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的内容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基于利益、契约和信任的激
福利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福利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成为各国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焦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音乐的一盏明灯,人们每当提起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音乐,除了“强力集团”的几位大师外,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当数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他
志愿行为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高度重视。志愿行为是帮助公民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强大力量。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
加拿大社区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文章通过对CBE教育模式、DACUM课程开发体系、工商企业协会
<正> 一、研究小学生短期记忆的意义 对短期记忆时域的界定,林传鼎教授等人编撰的《心理学辞典》定义为:“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台湾心理学会理事长张春兴先生的《张氏心理学
本文从中华养生蜂疗保健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利用蜜蜂及其产品供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概况。介绍了中华养生学的发展史和取得的成就,蜂养生在中华养生学中的
随着社会结构性转型的加速,传统相对单一、封闭的乡村变得更加多元、开放,迫切要求治理重建和农村基层管理创新。各地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表明,在乡村社区重构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