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作者博士期间所做工作的总结,即基于双星演化的两类特殊恒星的观测性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以银河系疏散星团M67为例,研究蓝离散星的观测性质。蓝离散星在颜色一星等图上位于主序反向延长线上,比主序拐点更蓝更亮的区域。它们的存在对整个恒星系统积分光谱能量分布的影响很大,在紫外和蓝端表现尤为明显。而这种影响却没有被当前简单恒星星族理论模型所涵盖。在研究星团积分光谱能量分布时,通常将蓝离散星简化为中心氢燃烧的主序星。然而,蓝离散星的光谱性质究竟能否用主序星来代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而仅仅是一种近似的假设。作者的工作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从观测上验证这种假设是否可行。基于M67中蓝离散星完整样本的均匀、一致的光谱观测,共获得两个基本参量,分别是有效温度和表面重力。研究结果表明,低分辨率下蓝离散星的光谱性质确实能够用经验的或者理论的主序星光谱来代替,而不用考虑具体的形成机制和形成环境。
第二部分,钡星元素丰度分析。基于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光谱观测,作者得到了八颗样本星(六颗钡星和两颗CH亚巨星)的元素丰度。其中中子俘获元素(如Y、Zr、Ba、La、Eu)均表现出明显的重元素超丰现象,[Ba/Fe]的分布范围为从0.45到1.27。其他元素(如Na. Mg、Al、Si、Ca、Sc、Ti、V、Cr、Mn、Ni)表现出与太阳近似的丰度。这些样本星的金属丰度分布范围从-0.40到0.21,这意味着这些样本星为盘星。作者采用双星系统的星风吸积模型计算双星系统中钡星的重元素丰度理论值,并对钡星的形成机制给出了物理解释。工作结果显示,这些样本星的重元素超丰是因为它们从伴星那里吸积了重元素物质,而这颗伴星以前是AGB星,现在已经演化为白矮星。同时,对于CH亚巨星样本中的S-过程元素超丰现象,如同对于经典的钡星样本一样,利用双星系统中的星风吸积模型同样可以给出很好的理论解释。终于感觉室外比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