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香港政府向国务院呈交报告,建议设立特许内地投资机构以来,学术界就开展了对QDII的有关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中国引入QDII制度的可行性;引入QDII制度的收益与风险;以及引入QDII制度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及风险防范的对策等。中国设立QDII制度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各投资主体所属产品运行情况整体不佳,除了众所周知的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crisis)”影响外,还有没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这需要对该业务前期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地总结,并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的。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QDII业务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为QDII业务在中国更好的开展做出有益的探索。首先,对台湾、韩国、智利等境外国家及地区QDII制度的发展情况做出简要地回顾,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以作中国该制度实践的参考。其次,对中国QDII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就目前两个主要投资主体商业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的QDII业务,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第三,结合QDII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的产品亏损案例,对中国QDII业务开展初期走入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鉴于产品创新对于QDII业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获批外汇额度最大且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基金系QDII产品的“指数化”创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文章的结尾对QDII业务运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对策和建议,以期使其未来发展地更为顺利,进而为更好地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QDII业务全面推广的这三年多时间,恰好是全球金融危机肆虐、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评价QDII制度是好是坏还为时过早。文章只是针对QDII业务推行至今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于该业务究竟如何发展更符合实际,有待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作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