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普及化及质量标准是本论文的两个主要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普及化源自于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已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基础。 本论文以“三阶段论”为基础,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普及化实现的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实力是重要支撑、人口减少是客观现实、知识更新是直接动力、文化交流是契机与使命;从普及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特征来看,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功能、院校管理、课程与教学以及高等教育的重要要素——学习者等都发生了改变。 对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本论文主要从其三个生成要素——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活动进行分析。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它决定了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是指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实际控制力和影响力,它为质量标准从观念和认识层面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提供了保障;高等教育评价活动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实践环境。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讨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由“三足鼎立”(国家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变成了“四分天下”(政府、学者、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因此,本论文根据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三要素(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活动)、四主体(政府、学者、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将普及化过程中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分为四类——资源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知识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消费者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自我价值取向的质量标准,并对每类质量标准用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详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