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求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研究马克思的公正观,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公正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任何一种新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考察马克思的公正观,也需要联系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通读马克思经典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公正观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无产阶级对于社会公正的迫切需求以及社会革命对社会公正发展的推进三个方面。马克思公正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阶段:马克思早期对于社会公正观的探索,马克思公正观的初步形成,马克思公正观的全面确立。第二部分:马克思公正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公正观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经济公正、政治公正、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马克思的公正观的特征是,阶级性与人类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相对性和绝对性统一。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公正首先要以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为基础;其次,要以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共产主义为目标;最后,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第三部分:马克思公正观的当代启示。第一,以马克思经济公正观为指导分析解决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实现经济公正奠定物质基础。第二,以马克思政治公正观为指导,分析解决我国政治领域存在的诸如公民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官员腐败等问题,实现社会政治公正,必须做到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公正的政治制度。第三,以马克思社会公正观为指导,分析解决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社会不公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实现社会领域的公正。最后,以马克思生态公正观为指导,分析解决我国生态领域存在的不公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社会公正,任重道远。马克思的公正观为分析我国社会公正问题,探索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提供了锁钥。现阶段我国处于常态式发展,但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社会不公正等现象,亟需马克思公正观作理论指导,为解决我国社会公正问题提供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