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生产是导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研究典型工业化区域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传统工业生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典型工业化区域—邯郸市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考查了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估了其潜在的生态风险。通过对邯郸264个表层土壤和260个深层土壤样品,珠江三角洲清远市和贵屿镇50个表层土壤样品,东莞市、珠海市以及中山市2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的分析,揭示了邯郸和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空间与形态分布特征;综合各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解析了邯郸和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最后,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结论如下:(1)邯郸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不均匀,表层土壤中Cr、Ni、Cu、Zn、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80、30.81、26.00、87.21、13.77、0.26和24.26mg/kg,而深层土壤中Cr、Ni、Cu、Zn、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则分别为51.15、31.64、23.40、67.10、12.72、0.17和26.08 mg/kg。邯郸市表层土壤中Cu、Zn和Cd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深层土,有外源Cu、Zn和Cd进入;表层和深层土壤中Cr、Ni、Cu、Zn、As、Cd和Pb的化学形态相似,Cd的弱酸提取态分别为34.66%和29.26%,Pb的可还原态均超过30%,迁移特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较高,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2)邯郸表层土壤中Cr、Ni和As主要来源是自然源,Cu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Cd和Pb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深层土壤中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源。(3)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表明邯郸市表层土壤中Ni、Cu、Zn、As、Cd、Pb有不同程度的积累,78.03%的表层土壤采样点中Cd属于轻度污染。邯郸表层土壤中所研究的七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84.59)>As(10.59)>Cu(5.96)>Pb(5.75)>Ni(5.10)>Cr(1.49)>Zn(1.41),Cd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高;深层土壤中Cr、Ni、Cu、Zn、As、Cd和Pb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50、5.24、5.37、1.08、9.78、55.06和6.18,Cd具有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邯郸表层和深层土壤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14.90和84.22,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4)珠江三角洲电子废弃物回收区域土壤中Cu、Zn和As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清远市土壤中Cu、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77、141.42、20.55mg/kg,贵屿镇土壤Cu、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17.34、127.94、6.65mg/kg。传统工业区土壤中Cu、Zn、Cd和Pb含量较高,东莞市土壤中Cu、Zn、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7、19.66、0.14、38.90 mg/kg,珠海市土壤中Cu、Zn、Cd和Pb的平均含量则为14.12、203.81、0.37、83.62 mg/kg,中山市土壤中Cu、Zn、Cd和Pb的平均含量为18.78、157.28、0.23、25.44 mg/kg。表层土壤中Cr、Ni和Zn以残渣态为主,迁移特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较低,清远市、贵屿镇、东莞市、珠海市以及中山市Cd的弱酸提取态占据的比例分别为63.55%、60.10%、66.50%、61.70%、53.63%,具有较强的生物可利用性,生态风险较高。表层土壤中Cu和Pb都是以非残渣态为主,其生态风险不可忽视。(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不同区域表层土壤中Cu、Cd、Pb和Zn主要是来源于人类活动,As、Cr和Ni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珠江三角洲不同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聚类不明显,表明珠江三角洲电子废弃物回收区域以及传统工业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没有明显区别。(6)珠江三角洲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在70.53~269.91之间,潜在生态风险在低级到中等程度之间。珠江三角洲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清远市(316.34)>珠海市(227.58)>中山市(159.31)>东莞市(123.43)>贵屿镇(94.31),清远市土壤重金属具有强的潜在生态风险,珠海市和中山市属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东莞市和贵屿镇则是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