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跨文化研究、思想史及宗教史的角度,以陆征祥与民国天主教会的关系为主线,以历史的视野来考察和研究具有双重身份的近代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政治与文化冲突交织的社会氛围中,如何从文化层面思考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的得失成败,探讨中国教会的社会角色与责任,并力求融会基督宗教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从中探索国家与民族振兴之道。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阐释了选题旨趣,概要回顾了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拓展空间,介绍了本研究引以为据的文献资料以及写作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主要以时代与家庭背景、个人求学及职业经历为基点,剖析陆征祥宗教意识的萌生与宗教信仰之陶成,同时探讨其民国初年对教会事务的参与,作为了解其晚年言行之前提与基础。
第二章首先探究陆征祥退出政坛、隐修比利时的缘由,深入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一位外交家内在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行为选择:然后以时间为序,着重考察其“乐乎天命”的隐修生活,论述其灵性世界中的知性、理性与智慧,澄清以往研究所存在的误解。
第三章详细论述日本侵华后陆征祥在域外的宣传活动,分析其对于国难期间基督徒应负之爱国责任的阐释,考察其所持守的基督徒爱国主义原则,藉以管窥其对于天主教会在国难中所应扮演之角色的认识。
第四章着重考察陆征祥对中国教会积弊的反思及对宗教精神价值与教化功能的探索,分析其试图通过改善政教关系、教会的本地化、传教方式的承启与革新以及将隐修制度移植于华夏来挽救世道衰微、实现中国复兴的宏愿。
第五章透过陆征祥晚年的两部主要著作Souvenirs et Penses与La Rencontre desHumanités et la Découverte de l(E)vangile,揭示其如何以“儒者”与“基督徒”的双重身份,来探索华夏人文传统与基督宗教文化契合之道,并试图以道德合中西之辙,以文化集中西之成,为人类寻求共同精神家园的理想。
结语部分将陆征祥的影响置于民国天主教会发展的脉络中进行评估,揭示陆氏对中国天主教会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