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产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特殊环境微生物因其代谢产生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已经成为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特殊环境微生物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为创新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途径。本论文通过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筛选模式,以来自海洋真菌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和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glaucus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硅胶制备薄层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学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采用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学技术(NMR,IR,UV,MS,X-ray crystallographic,CD)确定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和绝对构型。从两株菌株中共分离鉴定69个化合物,其中18个新化合物,1个新天然产物。从海洋真菌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XWS03F09)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鉴定59个化合物,包括:26个聚酮类化合物(1-26),9个甾体类化合物(27-35),3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37-39),3个萜类化合物(40,41,47),4个混源氯代二苯甲酮类化合物(42-45),5个蒽醌类化合物(36,51-54),9个其他类化合物(46,48-50,55-59),其中化合物1-5,10-18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YIM 33838)发酵液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化合物(60-63),2个酮类化合物(64,65),4个其他类化合物(66-69),其中化合物60-69均为首次从该属种分离得到。利用MTT法、微量稀释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1-19,37-45,60-65进行体外细胞毒和抗菌活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3,6,9-12,17-19,42-45对BGC-823、H460、PC-3、SMMC-7721四株肿瘤细胞株均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的范围6.78~88.3 μM;化合物1-3,6,9-12,17-19,37-39,42-45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显著抗菌活性,其MIC值范围在3~100μg/mL;而对大肠杆菌均无显示活性。另外,在MIC值为100 μg/mL时,化合物3,9,11,19,37-39对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显示弱的抗真菌活性;在MIC值为100 μg/mL时,仅有化合物37对白色念珠菌显示弱的抗真菌活性,其他化合物并没有显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化合物 60-62 对 BGC-823、HepG-2、H460、HeLa 和 HCT-116五株肿瘤细胞株显示微弱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14.4~100 μM。另外,结合文献首次对分离得到的聚酮类化合物(1-25)进行构效关系和可能生物合成途径初步探讨。本课题的开展为两株微生物(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和Streptomyces glaucus)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微生物来源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