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文创作理论和功绩上,韩愈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后世的唐宋选本中,韩愈的地位也一直是摆在唐宋古文各大家之首的。所以尽管后世常常把韩愈和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并称,如:“韩柳”、“韩李”、“韩刘”、“韩白”等,但无一不是把韩愈放在其二者之首位。尤其在古文创作领域中,有着“韩柳”和“韩李”两种并称提法。但在唐五代时期,“韩柳”并称的接受情况与“韩李”并称的接受情况一样,都没有受到大多数人关注。北宋时期的大致趋势是:在当世人们的心目中,李翱古文的地位要高于柳宗元古文的地位。这直接影响了“韩李”并称在北宋的接受情状。由于很多因素,柳宗元在“文”之领域的地位的下降,间接影响了李翱文之上升,从而推动了北宋时期文学创作领域的“韩李”并称之兴盛, “韩李”成为古文运动的两大宗主。南宋以降:“韩柳”开始回归文学本色,而“韩李”也由北宋短暂的文学领域的并称转向思想领域的并称,虽然后世文人也有对“韩李”二人在古文艺术上进行比较,但鲜有认为在文学创作领域二者成就地位之相当的论说。通过梳理唐五代、北宋、南宋以降这三个历史阶段“韩李”并称的接受情状,可以发现中唐、北宋初中期的古文复古思潮、南宋时期儒释道合流的思想概貌及当时“文”、“道”分流的思想背景在“韩李”并称接受情状上所起的作用。再者,可以发现“韩李”并称,在社会政治、文学创作、哲学思想等不同的领域中,都有其存在的内在依据。即韩愈、李翱二人在交谊上有着独特的师友、姻亲关系;在政治上,有着相似的仕宦生涯,且相类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在文学创作上,共同为古文运动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在思想领域中,都积极地建构儒道理论,提出自身的“性情”说。同时,在对比分析中,也能呈现出二者在性格秉性上,韩愈通达感性、李翱耿介孤直;在创作风貌上,韩愈众体兼备且雅正充沛,李翱长于记叙论说且精审和易;在思想上,韩愈重儒道之纯粹性,李翱则援佛入儒,在“性情”说上有着更为深入和完备的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