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活动是中国小学生的最主要生活方式之一,也是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儿童从游戏教育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强调学业重要性的学校,其生活内容与受教育的重点都发生变化。“勤奋对自卑”是儿童在童年中期的重要的发展任务,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发展勤奋感,形成一种对成功感和成就感的认识,从而克服可能产生的自卑感。因此,对于童年中期的儿童来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就是他们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儿童的互联网使用比例逐年增长,小学生成为增长最明显的青少年网民群体。互联网使用的低龄化以及互联网使用所引发的学业问题应引起广泛的重视。以往有关互联网使用与学业成绩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问题性网络使用,强调过度的网络使用时间和不良的网络行为对学业成绩的负面影响。但是,网络成瘾的儿童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儿童还是合理地使用并利用互联网从中受益,我们更应该关注大多数适应互联网的正常儿童的发展,另外,现有研究多采用横向研究,考察儿童每周平均使用时间与特定的使用内容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也大不相同。研究内容的单一与横向研究设计的缺陷是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因素之一。另外,父母在传统媒体中的监控作用是否能够同样适用于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也是研究中相对匮乏的主题。因此,针对已有的研究现状,本研究首先通过四年追踪研究设计从儿童互联网使用时间和使用内容两个角度来考察互联网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检验儿童互联网使用对学业成绩之间的影响究竟是支持“衰减假说”还是“刺激假说”。然后,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探索父母对于儿童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态度和影响因素,从理论上构建儿童互联网使用家长监控体系,并且编制《儿童互联网使用家长策略量表》的儿童版与家长版,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最后,研究选取3481名学生与2398名家长,形成2288份匹配数据作为横向样本考察儿童所感知的监控策略与家长所使用的监控策略对儿童互联网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研究设计,本论文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一、儿童互联网使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1)儿童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从儿童平时使用时间和周末使用时间两个方面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别考察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3-6年级的儿童平时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是32.1分钟(SD=63.6),周末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为82.7分钟(SD=118.0)。每个年级儿童平时使用时间均显著少于周末使用时间,并且这种差异随着年级增加而扩大。从年级差异来看,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儿童在平时和周末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均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个体间的差异也随着年级而增加,而六年级的儿童平时和周末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开始下降并且个体差异也缩小。三年级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年级和五年级只在周末使用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六年级的性别差异在两种时间段里均不显著。总体来说,男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都普遍高于女生。从发展趋势来看,儿童平时使用和周末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均呈现线性增长,即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所使用互联网时间也增长。儿童使用互联网的初始水平越高,上升的趋势就越快,并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最后,儿童平时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只对数学成绩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然而周末使用时间对语文和数学成绩均存在着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儿童互联网使用的时间维度来说,周末使用的时间能够显著地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平时的使用时间只能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2)儿童互联网使用内容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从网络信息获取活动、网络社交活动、网络休闲娱乐活动这三类网络活动的角度分别考察其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儿童互联网使用的主要活动是信息获取类,而社会交往活动相对较少,这种趋势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儿童的网络使用内容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网络信息获取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女生,五年级儿童使用信息获取的频率要高于三、四年级。而社会交往类活动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显著的变化趋势,男生与女生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三年级儿童使用频率显著低于四年级和五年级儿童,四年级儿童显著低于五年级儿童,也就是说高年级的儿童比低年级的儿童在网上进行更多的社交活动。同样地,休闲娱乐活动也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高年级的儿童比低年级的儿童更多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三种网络活动对于学业成绩的影响也不相同。前测的网络信息获取对后测的语文成绩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其他两种网络使用活动对后测的预测效应均不显著。前测的语文成绩只对后测的休闲娱乐活动预测显著,对网络信息获取活动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三种网络活动中只有网络信息获取能够预测儿童语文成绩的提高。另外,这三种网络活动均不能预测儿童的数学成绩。二、父母对儿童互联网使用的态度和策略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探索父母对于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态度和影响因素。依照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编制《儿童互联网使用家长监控量表》之后,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分别在儿童群体样本和家长群体样本中考察量表的适用性。研究结论如下:家长认为互联网从生理、心理和学业三个方面均对儿童产生着影响。首先,家长担心过多使用网络会导致儿童视力下降,大脑发展迟缓,身体机能的不健康发展。其次,家长认为互联网的使用可能够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从而增进友谊,也可能导致儿童无法进行正常的线下交流。部分家长认为网络能够提高儿童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家长坚持儿童过于依赖网络无法独立思考。家长也提到儿童使用互联网对于他们的注意力和控制力都有伤害。最后,一些家长认为使用网络获取网络上各种知识信息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另一些家长则倾向于网络对儿童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家长对于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态度各不相同,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鉴于网络带来的海量知识,家长支持儿童使用网络,又由于信息良莠不齐杂乱而反对孩子使用网络。第二,家长会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支持自己的孩子使用网络。第三,环境因素也影响着家长的态度,互联网络的普及可能提高家长对于儿童使用网络的接受程度。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父母对于儿童使用互联网的监控策略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限时、筛选、干预、参与和检查。所编制的量表在家长和儿童样本中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三、父母监控策略在儿童互联网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3481名学生与2398名家长,形成2288份匹配数据作为横向大样本考察儿童所感知的监控策略与家长所使用的监控策略在儿童互联网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调节作用结论如下:儿童所感知的限时、干预策略与家长所使用限时、筛选策略均能够影响儿童的数学成绩,但是最后只有儿童感知的限时策略在平时网络使用与数学成绩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家长所使用的筛选策略与儿童所感知的干预策略均显著预测语文成绩,但是只有家长所使用的筛选和儿童所感知的干预策略在周末网络使用与语文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于数学成绩,只有儿童所感知的限时策略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最后,家长所使用的筛选策略和儿童所感知的筛选策略均可以显著预测语文成绩,但仅儿童所感知的干预策略在网络信息获取与语文成绩之间调节作用显著总之,儿童平时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能够显著预测数学成绩的降低,而使用网络信息获取的活动可以提高语文成绩。父母认为互联网使用会从生理、心理和学业上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基于对网络自身的特殊性、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环境等因素的考量,父母对于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态度各不相同,并且从限时、筛选、干预、参与和检查五个维度对儿童互联网使用进行监控。其中,儿童所感知的限时策略能够缓解儿童平时使用对数学成绩的消极影响,儿童所感知的干预策略在儿童周末使用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的消极影响时均起到保护作用,并且更加促进网络信息获取活动对语文成绩的提高,而家长所使用的筛选策略仅缓解周末使用对语文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