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感及其克服——盛可以小说主题意蕴的一种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70后”作家的一员,盛可以在21世纪初开始创作,凭借《水乳》《北妹》两部长篇和极富辨识度的犀利语言在文坛崭露头角,并将自己的风格迅速确立下来。从已有研究来看,学界对盛可以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文本中体现的两性关系、底层意识与叙事特点等主题上。然而纵观盛可以的小说创作,笔者认为虚无感是贯穿其创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精神内核。一方面,对爱情和人的生存价值产生的虚无感是盛可以笔下现代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在指出现代社会中弥漫的虚无感的同时,盛可以也不断在寻找克服虚无的方式和途径。本文将以盛可以的小说创作为对象,在梳理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侧重对其小说中体现的爱情与人的生存价值的虚无进行考察分析,探讨盛可以小说中的精神构成。论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在对现有的研究成果的整合分析中确立本文论述的整体思路和立意,即尝试以虚无感作为盛可以小说的内核,论述其对于当下社会的独特意义。
  第二部分,爱情的虚无。分别从爱情的性化、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物化、两性之间的倾轧三个方面论述现代社会中爱情的缺失。
  第三部分,生存价值的虚无。主要从人在社会中产生的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人过度放纵欲望的行为以及人性中潜藏的恶念追问人的存在意义。
  第四部分,对虚无迷雾的突围。分析面对现代人普遍的虚无状态,盛可以如何直面当下的精神困境,寻找克服或超越虚无的可能。主要从自我的精神解放与诗性超越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五部分,结论。在盛可以的小说创作中,无论是对现代社会爱情与生存意义的虚无的展示,还是对克服虚无所做的努力,都是围绕守护人的自由和尊严而展开,这也是盛可以小说创作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被害人承诺作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出罪虽然被肯定,但是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仍可见有诸多问题和争议。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被害人承诺为何能够起到阻却犯罪的作用?也就是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根据是什么?二是被害人承诺在犯罪构成体系中该怎么定位?三是有效的被害人承诺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四是被害人承诺的刑法效果分析特别是承诺存在瑕疵时应如何认定其效力?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根据可谓是法益衡量的结果。理由在于:个人法
学位
共同犯罪一章历来属于刑法学专业的“死亡章节”,学界中对于共同犯罪的相关理论学说早已争论不休,自我国逐步进入风险社会以后,帮助行为正犯化似乎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立法趋势。学者们针对帮助行为正犯化各执一词,旗帜鲜明的分为了肯定说、否定说两大阵营。否定说的代表有阎二鹏、刘艳红等人,肯定说的代表有张明楷、陈文昊、郭自力等人。作为一种新型的立法趋势,帮助行为正犯化实质上将法益保护前置,是刑法介入早期化的体现,此
学位
覆判作为特别刑事诉讼程序,是传统司法观念与新式司法理念的结合,亦是新式司法机关与传统司法部门的调和。自晚清创制、民国北京政府修订施行再到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延用,历时逾半个世纪,伴随着近代司法迈向现代化的历程。在既有研究中,学者们将学术视野主要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覆判的内在演变与外部关联,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覆判程序的运行实效尚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高等法院第四分院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享有模范敌后根据地的美誉,解放战争时期与晋冀鲁豫根据地合并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从1937年11月至1948年5月,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存续十余年间,由不足三千人的队伍,发展成横跨北岳、冀中、冀察、冀热辽地区,辖108县,人口2500余万的根据地。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条例、指示和决议等法律性文件,这不仅为根据地
学位
人类解放是指人类不断地消除自身异化状态,进而达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社会运动,是人类经过全面解放以把握和超越外部限制,进而倾覆资本逻辑、消灭私有制,进入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境域和历史过程。可以说,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矢志不渝的第一主题和核心价值诉求。因而,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理论的建构就见诸其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是其中的一篇重要文献。认真研读这一文
学位
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囿于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局限,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不成熟,也不系统。本文从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学理逻辑入手,来探讨这个问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要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必须要弄清楚党代会常任制的学理逻辑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党内民主的实质和主体是广大党员当家作主;广大党员当家作主的最基本形式是党的代表大会;保证党的代表大会权力不流
近年来,张怡微凭借对“家庭伦理”问题的关注,成为“80后”创作群体中颇为独特的存在。本文将以张怡微的“家族实验”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其早期“青春叙事”,并结合她的求学经历和创作历程,整体把握张怡微小说创作中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力求挖掘在新型家庭关系外衣下,她对人的现实处境的关注。  在对张怡微的研究现状进行有必要的整理归纳后,本论文将回溯张怡微早期的“青春叙事”,辨析她“家族实验”创作的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