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项研究通过对古代艾灸中风病的医案的研究,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出清朝及清朝以前的艾灸治疗中风病的医案,分析古代医者使用艾灸治疗中风病时的操作方法及治疗特色,探寻艾灸中风病医案间的传本联系,为现代临床治疗中风病提供指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历代医案按年代顺序进行整理。采用Excel软件对艾灸治疗中风病的医案进行整理,将有效医案中的相关文献条目,按医籍名称、创作年代、作者姓名、患者基本信息、中风症状、治疗方式、穴位、艾灸量、注意事项等内容录入信息。分析不同医案中艾灸治疗中风病的操作方法,对比分析各代医家艾灸中风病的治疗特点,探讨艾灸在中风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对现代临床中风病治疗的影响。结果:1.整理出的载入艾灸治疗中风病医案的书籍有17本,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有31个。排除重复载入的医案,得到11个完全不重复医案,有效医案重复率约64.52%。2.患者基本信息相对完善的医案有4个,其中性别方面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方面从“年未五旬”至“六十八”。3.中风症状描述最多的为“口眼埚斜”和“半身不遂”。4.涉及艾灸治疗中风病的方式主要有4种,其中艾灸加中药治疗中风病的医案最多。5.本研究有效医案中艾灸明确选穴一共有20个,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四个穴位为地仓穴(ST4)、百会穴(DU20)、颊车穴(ST6)及曲池(LI11)。6.提及艾灸量的医案有6条,以“壮”为单位,具体量无规律。艾炷大小描述有“艾炷如小指大”。效应描述为“及至疮发”及“得微汗而愈”。结论:1.清朝以及清朝以前的医家使用艾灸治疗中风病的医案数量不多。2.宋金元时期医家的艾灸治疗中风病医案基本为原著,明清时期艾灸治疗中风病的医案以载录整理为主,同一年代及不同年代医家在传抄医案时的详略程度不一,且不同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及分类不尽相同。3.古代医家用艾灸治疗中风病时以多种方式联合治疗为主,其中最多的为“灸、药并治”疗法。4.古代艾灸治疗中风病过程中,医家按证型及病症进行选穴,按疾病发展调整治疗方案,且重视灸治时的艾灸量。